您的位置 首页 金融

吴国清等: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

文 / 李创、吴国清(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贫困成为乡村振兴关注的焦点,精准扶贫成为政府“抓重点

文 / 李创、吴国清(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贫困成为乡村振兴关注的焦点,精准扶贫成为政府“抓重点”“补短板”和“强弱项”的重要举措.在扶贫方式上,中央强调资本投入对于摆脱贫困和振兴乡村经济的关键作用.除了财政向农村地区倾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成为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的重点.一号文件指出,“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借鉴金融扶贫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扶贫现状,探索将资本投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一、资本投入振兴乡村的国际发展经验

(一)贫困形成理论

资本投入不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是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本质和根源.“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马克思从本质上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来解释贫困产生的根源——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尚处在不平衡不充分阶段,加大资本投入不仅不会造成人口相对过剩,反而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解贫困.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也认为,资本稀缺是制约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大规模投资加速产出增长,才能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

权利、资源分配失衡.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扶贫不仅依赖于资本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增加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机会,使贫困人口提高自主脱贫的能力.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认为,除了经济落后的因素,还应当从教育投资、分配制度、权利参与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于扶贫方式从保障性救济转向开发性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把贫困归因于权利和资源的缺乏,认为贫困人口获得收入的权利与机会被剥夺,失去了平等创造财富的能力,扶贫的重点是关注“穷人的福利”,把资源重点分配到发展薄弱地区和贫困阶层.

劳动力素质的缺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亟待提高,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他认为根本摆脱贫困的方式是提升劳动力素质,形成较强的人力资本并转化为经济效率.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助于形成“教育投入—劳动力素质提升—社会服务—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贫困减缓”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减贫的重要途径.

(二)金融扶贫的国际典型模式

1.美国模式:“复合信用型”农村金融体系

美国的资本投入体系完善,各类型机构职能明确,互为补充.商业性银行采用商业化运作;农业合作社主要面向低收入者;政策性金融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不具备信贷条件的人员;此外,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避免因灾致贫,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孟加拉国模式:“乡村银行”模式

孟加拉国模式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只面向贫困人口,精确瞄准扶贫对象.农民越贫困,贷款的难度越小.第二,对贷款抵押物低限制甚至无限制.乡村银行采用“五户联保”的方式,让组内成员互相监督资金使用,共同承担还款责任.扶贫贷款准入门槛较低,惠及大多数的贫困人口.乡村银行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高风险与低利率的难题,探索出了农村金融扶贫信贷低门槛、低利率、无抵押的发展经验.

3.印度模式:“自助小组——银行”模式

印度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推出贫困自助小组与银行连接的就业、融资方式.小组由贫困人员组成,财产聚集形成共有基金.一方面,成员通过共有基金解决组间小额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共同基金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上门服务,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家庭情况和资金需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这种模式满足了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而且深入了解农村市场,带动就业创业,是一种精准高效、标本兼治的扶贫模式.

二、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减缓贫困机制

资本扶贫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虽然政府强调要以财政投入和农村金融共同解决农村资本不足问题,相较于农村巨大的资本缺口,依靠财政支出明显不足.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融通资金和配置资源的作用,是根本解决农村资本短缺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扶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资本投入有限,并且难以做到精准,很难有效满足发展需求.除此以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农村在发展机会和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资源匮乏导致贫困地区的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关注的重点是打造普惠金融体系,为农村提供储蓄、投资和资源配置等金融服务,为产业项目和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支持,是最为有效的资金融通渠道.然而,这种粗放的资源投入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新需要,扶贫的边际效用到了历史性最低.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优化资本的投入和使用,将有限的资源精准投入到“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是农村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SWOT分析,深入剖析农村金融机构在扶贫实践中的成就以及困境.分析得出,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制度不健全、定位不明确、脱农现象严重等问题.传统扶贫模式过多强调“普”与“惠”,忽视“精”与“准”,导致真正的贫困人口和产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难度较大.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扶贫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精准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农村金融扶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效显著.然而我国农村金融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建设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借鉴国外扶贫的有益成果,结合当前我国农村扶贫现状,是探索提升金融扶贫成效的重要方向.

(一)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重在“三个精准”

精准识别对象.精准扶贫,重在精准,首先要解决“扶持谁”的难题.为了有效避免金融“脱农”和逆向选择,关键要重点做好精准识别的工作,严格按照地区扶贫办发放情况确定目标人群,依照建档立卡名册.名册内贫困户有资金需求,可以简化审批流程,限时办结,使扶贫贷款的发放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精准分配任务.“包村包片”,责任到人,解决“谁来扶”的难题.农村金融要量化精准扶贫贷款投放任务,保证每个村都有相应的贷款投放渠道.根据扶贫农户的收入来源、贫困根源、致富计划等具体情况确定贷款投放额度,设定合理利率,减轻农户负担;通过调查走访与村民建立稳固联系,了解致富经验,宣传扶贫政策.

精准落实政策.农村金融要立足当地扶贫政策,有效地跟进政府扶贫部门的任务分解,做到精准施策.通过与地区金融办、扶贫办、农业局等部门建立稳定的联系,定期召开扶贫工作调度会,即时处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二)精准扶贫必须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扶贫应当以农民致富为目标,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脱贫质量,切实解决“如何扶”的难题.1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精准扶贫要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剖析贫困地区落后根源和贫困人口致贫原因,采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志智双扶的工作方法.首先要提高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宣传扶贫政策,激发致富信心;引导帮扶贫困人口提升职业技能,寻找创业项目,带动就业创业;同时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立足地区特色产业,鼓励贫困户加入集体合作组织,引导农村产业由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营;对于已经脱贫致富的人群,还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形成适应贫困区域发展的信贷扶贫模式.

(三)精准扶贫必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风险管控机制.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坏账发生,抵押物难以变现,金融机构面临严重亏损.因此,必须创新风险管控机制.首先要重视农业保险作用,保障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合理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增强抵押物的流动性;要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创新产权抵押担保方式.当前的产权担保抵押机制存在着政策模糊、约束严格、效率低下等问题.中央已出台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应的,在金融层面,农村金融应当准确把握政策指向,创新农村土地产权抵押担保方式,尽快赋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当贷款抵押物的权利;简化抵押贷款的审核手续和发放流程,创新贷款投放方式,提升贷款投放效率;适当降低农业贷款门槛,提升农民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感受度.

(四)精准扶贫必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

现阶段,金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村金融定位不明确,“脱农”现象严重.因此,1号文件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农村金融要坚守“三农”市场定位,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着重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激发落后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把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采取更加集中的举措、更加有力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同时,农村金融要进一步结合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加快农村便民网点的建设和完善,合理优化网点布局,消灭金融服务盲区,建成面向“三农”、覆盖全部贫困人口的农村金融体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business/16715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