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挣钱门路多 住着才舒坦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见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戴文辉 通讯员 姬廷顺 曹忠宏 5月12日,阳光明媚,汉江边吹来习习凉风。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韩国平和老父亲在菇棚里忙活。香菇出了4茬,前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戴文辉 通讯员 姬廷顺 曹忠宏

5月12日,阳光明媚,汉江边吹来习习凉风。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韩国平和老父亲在菇棚里忙活。香菇出了4茬,前几天温度低,又零零星星冒出一些,老父亲摘下来,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好了的剪下菇腿,拢成一堆。“都能卖钱哩。”老人说。

他们老家在南化塘镇东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为搬家,爷俩没少吵架。“他总挂念山上的几亩地,搬出大山,干啥不赚钱?”韩国平46岁,种香菇上手快,2019年,社区评选“香菇状元”,他一举夺魁,一斤花菇卖出240元“天价”,“顶得上种半亩地吧?”

“还说那些做啥?”老父亲嘿嘿笑着,“谁想得到,这里住着舒坦,挣钱门路多,比从前强多了!”

近500户种植香菇

“种了一辈子地,搬下去能干啥?”

“养不了鸡、喂不了猪,吃菜要花钱,这咋整?”

全区18个乡镇易迁户4200余户、1.5万人集中安置到一个小区,疑虑重重的不止韩老汉一人。

区委书记孙道军表示,“把1万多名农民集聚在一个社区,没有产业保障,脱贫致富就不能持续。”

郧阳选定香菇为青龙泉社区的主要配套产业,与安置区仅隔一道山梁,规划建设1100亩的香菇扶贫产业园,配套大棚500余个、小棚近1500个,引进龙头公司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免去贫困户后顾之忧。

“大棚建好,菌棒也上了架,我们只负责管护。”2018年11月,韩国平种的香菇开始露头,香菇一天天长大,韩老汉满心欢喜。

还有9名菇农和韩国平一起被评为“状元”,他们各有心得。快70岁的石教怀说:“技术员说,香菇要通风又怕冷。我就每天早上把棚子打开,夜晚关上,碰到刮风下雨拿石头压严实,春节都没休息。”

去年,青龙泉社区采取以奖代补、免费提供工具、技术员跟踪服务等举措,引导菇农自己制棒、点菌,每支菌棒的成本从4.5元降至2.8元,进一步拓展菇农利润空间。

如今,社区有近500户种植香菇,共300万多棒,可实现销售额3300余万元,户均增收约3万元。

年初,受疫情影响,香菇销售一度遇阻。区里请来市外公司11家,加上区内企业及大型电商平台,近20家客商在社区驻点收购。同时,社区积极推进大棚改造,推广四季种菇,并研发香菇脆、香菇酱、香菇茶等衍生产品,目前已涵盖3大类、7个品系、100多种单品。

700人家门口织袜致富

织袜机“哒哒”响着,韵律轻快。周燕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不断调整电脑参数,给亮起红灯的机器接线头。上班近两个月,她操作织袜机的数量已从6台提升到11台。

周燕一家三口,她和父母原在十堰城区做餐饮,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冷清。

3月初,社区里的湖北棉伙棉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复工招聘,周燕和父母报了名。有师傅传帮带,她上手很快,十来天便能独立作业,父母也在包装车间顺利上岗。

发了工资,周燕一数,近3000元。她很满意:“从家步行10分钟就上班,一天三餐都能在公司吃,等操作更熟练后,一个月可以挣4000多元。”

袜业是青龙泉社区第二大配套产业。湖北棉伙棉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社区建车间4.6万平方米,织袜机1500多台套,目前投产730台,带动700多人就业,日产袜子18万双,工人月均工资2500元。

丈夫种香菇,妻子织袜子。在青龙泉社区,许多家庭都采取这种方式,“两头挣钱”。

陈鲜是2019年3月进入棉伙棉伴公司的,她技术熟练,质量意识强,如今被提拔为班长。她的丈夫种了2棚香菇,公婆帮忙带娃。

“以前在十堰做导购,休息时间就是逛街、购物。现在,碰上节假日,和丈夫、孩子去汉江边钓鱼、采摘。花费少,也更舒坦。”陈鲜笑着说。

500人就地灵活就业

“咱一个老头子,一天挣70元,老两口够吃啦!”木瓜加工扶贫作坊里,75岁的徐明权一边用竹片剜剔木瓜籽,一边感叹。

他原先住在青曲镇西沟村。去年4月,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员动员其搬家,徐明权怕没地种,很不情愿。搬来青龙泉社区,下楼就能打工,一个月2000多元。他和老伴住在50平方米的新房子里,收入稳定,再不给4个儿女增加负担。

留守老人干不了重体力活,留守妇女要带孩子,不能按时上下班,他们如何就业?

青龙泉社区充分盘活社区厂房、车间和办公用房,出台房屋“零租金”、专班协调水电路“三通”等,引进翻袜、玩具、农产品加工等5个“灵活务工”扶贫作坊,安置300余人稳定就业。同时,开发物业、绿化、保洁、保安等服务岗位160个,安置近200人。

针对有能力、有意愿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社区积极联系区内企业,定向提供就业岗位近1700个,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向区外企业输送近3000人。

“壮大务工经济,配套香菇和袜业两大兜底产业,发展小作坊、小编织、小加工、小买卖等‘四小产业’。”社区管委会书记卫衍武介绍,经统筹谋划、多措并举,青龙泉社区就业率达80%,还将引进智能育苗产业园和手机数据线、汽车坐垫等扶贫作坊,确保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10026.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