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土地政策

房县实施“三大工程” 决战精神脱贫

房县位居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首。部分群众没有主人翁意识,志气底气、内生动力、脱贫能力不足,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拦路虎&…

房县位居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首。部分群众没有主人翁意识,志气底气、内生动力、脱贫能力不足,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拦路虎’不除,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热群众冷,打不赢脱贫攻坚战,无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的话,是该县力打精神脱贫攻坚战的逻辑起点。三年来,该县实施三大工程,树立底线思维,找差距补短板,抓重点强弱项,逐步破除“绊脚石”,推动脱贫攻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物质型”向“双富型”转变,在精神脱贫上初见成效。

一、扶智励志工程提神提能

调查了解,“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以戴‘贫困帽’为荣,没骨气不知足”“宁愿苦熬不愿苦干,怕这怕那不怕穷”“父母贫子女富,不知恩不养老”“有想法无办法,想脱贫无能力”等五种现象,是精神脱贫的“拦路虎”。基于此,房县把扶智励志作为精准扶贫的金钥匙,着力增才气、长志气、强骨气,激起贫困群众对全面小康的美好向往,激发主动脱贫的强烈斗志,激活自我脱贫的潜能。

一是十字价值观导航。脱贫攻坚“拦路虎”本质上是价值扭曲造成的。为此,县委、县政府上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接房县人文根脉,提出“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十字价值观,举办百场报告会,全覆盖召开户院会、家庭会,讲政策、讲道理、讲追求、讲感恩,推动价值观“六进”,筹资2000多万元资金,对积极主动脱贫的好榜样进行表彰,提升贫困户的精气神,引导群众不因贫困而气馁,鼓足勇气向贫困宣战,抖擞精神自立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人穷志不穷、脱贫光荣,等靠要富不了,懒散惰富不久的荣辱观,重建勤俭兴家、自力更生、创富求美、感恩尽孝、勇于追梦的主流价值,增加他们的“心劲”。如今,全县主动放弃贫困户“资格”的112户,因子女尽孝“合家”脱贫的470户,1万多贫困户率先脱贫。一股不甘落后、不畏艰难、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脱贫精神生长起来。

二是脱贫好榜样示范。用身边的脱贫榜样,为贫困群众示范,替贫困群众加油。2015年起,全县启动了脱贫示范村、脱贫好榜样、德孝小康户、人情新风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立起“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的脱贫示范村项家河村等34个,“从放牛娃到养牛大户”脱贫好榜样张安民等107户,“自己富了不能让父母当贫困户”德孝小康户冯家明等37户,人情新风脱贫示范户周义宝等345户。大规模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田间地头讲脱贫故事150多场次,面对面传经送宝,人盯人提神鼓劲。吹响“爱心集结号”,以“乡村公益、扶贫济困”为宗旨的大爱义工、爱心驿站、春雨义工相继成立,上万名志愿者大军集结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为最美的扶贫风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个三分之一”“三个走遍”工作法,一村一个“四双”帮扶工作队,结对子、认穷亲、破难题、挖穷根,就像定海神针,让脱贫群众吃了个“定心丸”。贫困群众都说,“有了工作队,再难也不怕”。

三是万人大培训扶智。启动“万人技能大培训”行动,把精准扶贫固化到技术支撑上。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全方位选调科技特派员300多人,一个贫困村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面对面指导、点对点服务。由职校、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牵头免费培训贫困劳力1.1万人,2120人获得国家级技能证书,目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自己的致富“绝活”。县乡村联动指导就业、引导创业,2.3万名贫困劳力人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学前困难幼儿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从中职扶持到高中助学,在校脱贫户子女全面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力争不让一人因贫困上不起学。另外,推动道德讲堂全覆盖,扶志励志、政策法规、技术创业、感恩孝德等内容成为群众的必修课。

二、文化小康工程富民乐民

文化匮乏和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小康路上文化不能少。当下,解决“一有两不愁三保障”不是大问题,培育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新型农民,才是“硬骨头”。为此,县委、县政府用抓项目的方法,统筹城乡的手段,以文化小康推动全面小康,着力实现“富口袋先富脑袋,既富当代还要富万代”。

一是文化大院惠民。把文化大院建设成为精神脱贫的综合载体。2014年起,围绕一村一个文化广场、一面文化墙、一套文体器材、一个农家书屋、一个道德讲堂、一面好人乡贤榜、一个志愿服务站、一套文明好家风、一个村规民约、一批十星文明户等“十个一”,筹资近3000万元,村村创建文化大院,着力为贫困群众涵养人文精神,构筑道德粮仓。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大院已达163个,其余118个大院正在建设中。群众住在大院,建绿美大院;学在大院,建文明大院;乐在大院,建欢乐大院;富在大院,建幸福大院。文化大院承载起扶贫引擎、文化容器、精神乐园、文明摇篮的重任,延续历史文脉,安放人文乡愁,重建温情故土,大幅加速了文化小康步伐,有力推动“富脑袋”进程。青峰镇党委书记戢运斌说,“文化大院就像一块磁石,是群众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脱贫致富的播种机,和谐安康的稳压器。”

二是文化下乡乐民。启动了“精准扶贫?文化先行”百姓大舞台活动,文化搭台、百姓唱戏,洋戏下乡、土戏进城。送文化、种文化、传文化、育文化,筑牢脱贫攻坚的精神长城,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三年来,全县筹建乡村学校少年宫20所、村级文化服务中心18个,送文化下乡100多场次,帮助贫困村组建文艺队200余支、创作文化精品60余个,引导群众自编自演乡土文艺1000多个。同时,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常态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农耕之余,贫困群众在文化大院看看书、读读报,唱唱歌、跳跳舞,下下棋、聊聊天,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强素质、添乐趣、得实惠,昔日的麻将声、争吵声不见了,一股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力量在生长。距县城180公里的九道乡有名谚“山高气候寒,没的么里玩”,如今暖心可口的文化大餐,把旧谚变为“山高气候寒,好戏看不完”。

三是文明创建安民。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实施“十镇百村万户”创文明工程,将村出列、户脱贫与文明创建绑定在一起,围绕新产业、新村庄、新文化、新风尚、新农民“五个新”,村村创文明;围绕脱贫致富好、爱党爱国好、诚实守信好、移风易俗好等“十个好”,家家创十星。以脱贫致富星为旗子,一星带九星,群星拱月。探索形成了户主体、村主创、镇主管、扶贫工作队主帮的“四主”创建模式,在推进脱贫之美、环境之美、秩序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的美丽乡村道路上,推动34个村率先脱贫出列。在我奋斗、我努力、我脱贫的十星争创中,15589贫困户、56230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子,过上好日子。在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农民、展示文明形象中,撒播文明种子,点燃创建烽火,提升群众素质。目前,全覆盖常态化的文明创建大军,成风化人,激起脱贫志,汇聚脱贫力,筑起脱贫梦,照亮脱贫路。

三、乡风文明工程安家安心

脱贫攻坚改变的不仅是生活,而是一场从风俗习惯到伦理价值,从身份地位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陈规陋习、扭曲民风及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让贫困群众安不下心、定不下根。为此,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工程,像涵养水土一样涵养文明乡风,重建健康文明、温暖纯朴、守望互助的乡土民风,加速贫困群众市民化进程,普及健康文明的现代生产生活理念,为贫困群众“心灵”减负,重建安心定根的精神家园。

一是人情新风风化人。破除人情陋习,引导群众简交往、简办事,坚决不让“人情债”压弯了群众的腰。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府、社会、群众“三方互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群众自治“三结合”,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建好红白理事会“纠察队”,打造人情自治“组合拳”,着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人情新风。组建清风协会281支、劝导队300余支,事前摸底子,事中抓服务,事后红黑榜,一举叫响“崇简尚俭、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小事不办”的人情新风,上千贫困户因人情减负脱贫。目前,全县除红白喜事依规办酒外,不再以任何名义请客送礼,人情名目由10多项降至2项,家庭年礼金由2.5万元降至0.5万元,婚礼、葬礼宴请由30多桌降至10桌左右。今年,人情新风知晓率、认同率、遵从率均在95%以上,万人扶贫大搬迁,无一乔迁宴,1000多人金榜题名,无一谢师宴。人情新风为百姓减负,促精神脱贫的做法,得到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等领导亲批好评,获中央、省、市全面推广,被央视、新华社等各大媒体聚焦宣传。

二是清洁家园美化人。两年来,全县累计进城、进镇、进中心村安置贫困户12476户35793人。为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县委、县政府重手推进以万户生活污水处理、万户庭院小景打造、万户垃圾分类减量、万户最美农户示范,创建新家园、新环境、新农民、新生活为主题的“四万四新”工程。在立破并举上做文章,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引导群众围绕“三清四净八无”创建洁净整齐人居环境;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创建活动,投资1.5亿元,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保洁机制。两年来,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成功创建生态村140个。如今,建成的416个搬迁安置小区,贫困群众一步成为“城里人”,变为“新市民”。黑獐沟村伍义春扶贫搬迁进小区后,感到不习惯、不方便,留恋贫困户的日子,干部上门做工作后,他适应了新生活,成为脱贫好榜样。他说,“城里人没得巧,环境卫生天天搞;环境变心态转,打工经营财路宽;综合把账算一算,全面小康不再难。”

三是乡风文明进化人。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工程”,倡导良好的社风、民风、家风,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生活。围绕环境卫生、学用科技、依法办事、和睦邻里、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破除封建迷信及黄赌毒等12个方面,编印《城乡居民文明手册》10万册,利用图片、绘画、雕塑等形式,推动公益广告美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行动。载体、媒体、活动三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双融合,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为文明呐喊,替善行疾呼,向顽疾宣战。如今,文明新风进万家,改善社会人心,净化社会风气,为贫困百姓带来好卫生、好秩序、好家风,好舞姿、好声音、好身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脱贫的底线是,不仅要在衣食无忧上立竿见影,还要在不返贫不掉队上久久为功。”这是县长纪道清的扶贫担当。让十几万贫困儿女立起来、富起来、美起来,勤劳善良的房陵儿女踏着铿锵步伐,向着崇高的追求不断迈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11431.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