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规划

安陆推进精准扶贫观察:“辩证法”里看扶贫

“这3000只江南鸭1个月后就能产蛋,我家脱贫有指望了!”7月23日,安陆市棠棣镇金龙村贫困户叶幼和看着扑腾欢闹的鸭子,心里乐开了花。今年4月,驻村工作队帮…

“这3000只江南鸭1个月后就能产蛋,我家脱贫有指望了!”7月23日,安陆市棠棣镇金龙村贫困户叶幼和看着扑腾欢闹的鸭子,心里乐开了花。今年4月,驻村工作队帮扶叶幼和养殖蛋鸭,让他燃起了脱贫的希望。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陆开展标本兼治,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生态引领,帮助一个个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路。数据显示,去年,该市5个贫困村76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将全面完成15个贫困村出列、4885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鱼”与“渔”的变迁——扶技扶智,输血变造血

“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好找事做,还能照顾家里,这样的培训很实用!”前不久,陈店乡中桥村妇女陈菊玲经过4天的免费家政培训,领到了初级证书。像她一样,该乡参加免费月嫂培训班的43名贫困留守妇女圆满结业。

而棠棣镇回龙村贫困户张前明,在驻村的安陆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队技术指导下,去冬利用冬闲田种了4亩土豆,今年共卖了2万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我们不仅要为扶贫对象‘输血健身’,更要让他们学会‘造血强身’,从而实现源头治贫、彻底脱贫。”安陆扶贫办主任薛智浩说。

扶贫先扶智。安陆对全市57个贫困村开展建档立卡摸底调查,对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意愿的5000余名群众建立了台账,根据每个贫困家庭、每名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扶贫措施。联合市职业技术学校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期分批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种劳动技能或1至2门实用技术的目标。

安陆在兜底的保障扶贫基础上,实施就业扶贫,开展技能培训、购买公益岗位帮助就业;实施金融、产业扶贫,采取奖补、信贷等方式扶持发展油茶、白花菜、土鸡等特色产业。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设立教育基金、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等教育扶贫方式,让贫困学子好上学、上好学。

扶技扶智,点石成金,点燃了贫困群众的希望。今年以来,安陆市有3100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人”与“众”的呼应–全民参与,先富带动后富

过去,扶贫只能靠政府部门和贫困群众自己。安陆创新扶贫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使扶贫开发更加精准有力。

安陆实施“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各企业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自愿认领结对帮扶村,做到“有什么帮什么”,并与帮扶对象签订帮扶协议,做到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目前,全市已有76家民企与57个重点贫困村结对,投入资金达2.5亿元,2300多贫困人口从中受益,80%的结对村有了村级收入。

开展“六帮六助”活动,安陆党员干部与15086户贫困户结对,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修建农村公路、自来水管等基础设施。

情系桑梓的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也动了起来。今年,巡店镇新堤村成立爱心基金会,共筹集爱心捐款8.5万元,用于帮扶村里贫困学子;辛榨乡西河村在外能人捐资40多万元,支持村里修建扶贫路、开挖丰收塘……

致富带头人更是不遗余力,纷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示范基地和农业基地,带领贫困群众闯市场奔富路。棠棣镇蒋梅村吴克涛成立“碧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50户农户发展稻鳖(虾)生态种养。巡店镇武马岭林场致富能人郑汉成,带领10多户贫困户通过开发冷浸田养殖小龙虾,一举脱贫。

“金”与“绿”的结合——生态产业,守一方净土

面对扶贫的压力,如果冒失上阵,盲目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破坏、发展的倒退。安陆决策者认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只有重视环保的“温饱”,才是可持续的“温饱”,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在产业扶贫中,安陆引导群众发展南乡萝卜、白花菜、无籽西瓜、油茶等特色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推广绿色种养、生物杀虫、无公害生态栽培等生态农业技术。

如今,全市建成了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0万亩优质稻、万亩吉阳大蒜、万亩银杏、万亩南乡萝卜、万亩白花菜、100万棒食用菌等6大示范基地。

为发挥光伏扶贫最大效益,安陆结合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充分利用贫困村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雷公镇魏桥村利用废弃的砖瓦窑厂,引进投资1.8亿元的浙江合大雷公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同时还接纳10多个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至目前,安陆已启动木梓、棠棣、王义贞、赵棚等16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全部建成后光伏装机总容量约达180兆瓦。

依托生态优势,安陆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公司+贫困户”等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帮助贫困户获得自主经营、务工、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收入。

湖北鑫民生态农业在赵棚镇团山村流转山场连片开发,建起了6500亩的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农旅基地。贫困户通过投劳、土地入股、合作社经营的模式,户均年增收达到2万多元。去年,团山村5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整村出列。

“金”与“绿”结合,让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摇钱树”,更使得处处绿意盎然、山清水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11940.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