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谷城县:农网改造“电亮”堰河小康路

农村新报讯从集体收入一穷二白、人均年纯收入仅千余元,到2016年集体收入达18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3800元;从脏乱差的穷山窝,变身“全国文明村”&ldq…

农村新报讯从集体收入一穷二白、人均年纯收入仅千余元,到2016年集体收入达18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3800元;从脏乱差的穷山窝,变身“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最美宜居村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的变化让人惊叹。“要不是农网改造提供了足够的电力,我们这里不可能发生这大的变化。”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近日受访时说。

电力跟不上村民谋生难

绿树掩映、溪水潺潺,如今的堰河村景色宜人。然而,多年前,“山光头、水断流、路断头、人发愁”的破败景象,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附近的人都称我们村‘第三世界’,那时实在是太穷了!”闵洪艳说,村里300多户1000余人,靠砍树谋生,仅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用电高峰时,连个电锯都带不动。

“再不解决用电问题可真不行了!”闵洪艳找到谷城县供电公司求助。该公司从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着眼,把堰河村农网改造工程纳入重点工程项目。

2006年,该公司投资300万元,对堰河村实施电网改造,增设变压器,电线入了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不见饮烟起,但闻饭菜香。”村民闵谷月介绍,过去她们都是用“老虎灶”做饭,每年砍掉的树看了让人心痛。现在,家家用上了电饭煲等电器化灶具,卫生、干净、生态环保,好处一大堆。

37家农家乐空调岔起转

笔者遇上杨世权、翟金丽夫妇时,他们正在为中午的3桌客人准备饭菜,一个剁腊鱼,一个用电饼档烙锅盔馍。

8年前,在外打工的杨世权夫妇嗅到了家乡的商机,回来开起了农家乐。8个包厢里都装了空调,几个大冰箱放在客厅中间,厨房里的灶具也都是电器化唱主角。“现在电足的很,想咋用就咋用。”杨世权道。

而最初闵洪艳提出办农家乐时,却遭到村民的反对。“在我们这个穷山窝里办农家乐,谁来吃?再说这电也不够用啊!”

闵洪艳让妻子李桂茹承包村集体房屋开旅馆,动员村民方洪军办起“农家乐”。一年后,方洪军盈利2万余元,李桂茹的旅馆也大有起色。村民见状纷纷效仿,很快用电成了问题,尤其是夏天和冬天,空调运转不起来,客人经常发牢骚,供电部门没少挨批。

“不想受气,就要替客户解决问题。”谷城县供电公司总经理何朝阳说。很快,堰河村的小变压器被换成了大的,变压器数量从1台增加到9台,总容量达960千伏安。

如今,堰河村的农家乐发展到了37家,家家空调岔起转,堰河生态旅游合作社也应运而生。目前,全村30%以上的农户都在发展旅游项目,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带动300多人就业。

制茶不缺电人均增收万余元

茶叶产业,是堰河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村推广生物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建成1000亩有机茶园。几年前,游邦立承包下千亩茶园,让村民成为茶场的股东和员工。

“以前,茶场只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压不足,停电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炒茶旺季,总是让人提心吊胆。”游邦立回忆说。为此,供电部门为茶场安装了2台各100千伏安的变压器。

“如今,有了电力保障,茶叶产销两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万余元。”游邦立说,三条自动生产线格外忙碌,夏季4个月,每天可加工修剪鲜叶5万多公斤,“我们还包揽了五山镇1万多亩鲜茶叶的加工。”

堰河村仍在快速发展,电力的需求还在增长。谷城县供电公司未雨绸缪,正新架1条4.7千米、10千伏线路,新增2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力保堰河小康路上“动力足”。(通讯员马明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1254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