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土地政策

“水袋子”贫困村 化劣势为优势

在蔡甸消泗乡挖沟村,曾祥汉(左)和妻子在新房内合影。得到市网信办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帮扶后,曾祥汉一家对原有房屋进行了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高萌 通讯员黄…

在蔡甸消泗乡挖沟村,曾祥汉(左)和妻子在新房内合影。得到市网信办驻村扶贫工作组的帮扶后,曾祥汉一家对原有房屋进行了危房改造,住进了新房。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高萌 通讯员黄芹)对蔡甸区消泗乡挖沟村的村民来说,洪灾是脱贫致富道路上难以逾越的沟壑。

去年10月底,市网信办、武汉文化发展集团抽调黄士多、杨虹、方磊三人组建驻蔡甸区消泗乡挖沟村扶贫工作队。尽管经历今年7月大雨,工作队仍不负使命将各项帮扶措施相继落地。村湾环境面貌全面改观,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全村74户195名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销号……

帮贫困村“劣势”变优势

消泗乡挖沟村地处杜家台分蓄洪区下游,历史上每逢大水“十有九淹”。今年7月,一场罕见雨灾,让这个全市有名的“水袋子”贫困村受损严重,村里因灾返贫人数增加,扶贫攻坚形势严峻。

7月5日早上7时30分,挖沟村南边湖垸突然出现漫溃,溃口宽度20多米,洪水当天淹没全村。消泗乡12个村庄,挖沟村灾损位居前列,农作物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过水房屋11户,受损房屋2户。挖沟村村民面临家畜大量死亡、颗粒无收的境地。

如何进行灾后重建,改变挖沟村的贫困现状,成为三名扶贫干部的心头之急。黄士多介绍,“咬定扶贫目标不动摇,攻坚克难不松劲,成为当时扶贫队的决心”。

为此,三位扶贫干部反复走访调研每户贫困家庭,建“一户一档”。他们发现,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生态农业是一条好出路。挖沟村远离公路,周边临水,没有污染,这一看起来的“劣势”反而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独有优势。在政策扶贫的同时,发展产业项目扶贫,盯住市民的“菜篮子”改种“菜园子”成为工作队为挖沟村“量身定制”的脱贫致富路径。

近十件实事为贫困户填“穷沟”

这一良方,给村民柳井华一家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大变化。

为供两个孩子读书,41岁的柳井华欠下外债,属因读书致贫。扶贫工作队指导夫妻俩发展生态农业,种适销对路的应季蔬菜。由村委会提供种子,扶贫队帮忙解决销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帮扶指导,定期到柳井华的地里现场指导培育。

“现在一个月的收入能抵上原来一年的收入了!”柳井华说,今年他的6亩地轮番种应季蔬菜,原来一年勉勉强强能赚一万多元,现在涨了10倍。

如今,他已还清全部债务,还成了特色种植业示范户,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家中房屋30多年来首次粉刷,装了空调,换了新窗户,买了大衣柜和新电视,柳井华还计划着来年盖个两层楼的新房子。

夜幕降临,村湾两旁81盏太阳能路灯纷纷发出明亮的光,不仅照亮了村湾,更照亮了村民的心。这是扶贫工作队在挖沟村的精准扶贫建设项目之一。

一年来,工作队完成了覆盖村周围400米WIFI网络的建设;改造了田间4800米的碎石路;引进了医疗队为村民免费体检;新建了卫生室一所;定期帮村民和贫困户卖瓜卖菜卖米;协调贫困户子女在城区创业就业;先后为村里引进家事易、湖北恩康等知名农业公司,洽谈开展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项目等。近十件实事为贫困户填平“穷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13046.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