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苍山洱海入画来

  在何利成的客栈院子里,客人们正在闲适地品茶。院外是一条六七米宽的生态廊道,再往外,是碧水清波的洱海,远处一块大青石上,醒目地镌刻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家住云南省大理市…

  在何利成的客栈院子里,客人们正在闲适地品茶。院外是一条六七米宽的生态廊道,再往外,是碧水清波的洱海,远处一块大青石上,醒目地镌刻着“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家住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何利成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创业经历也与洱海命运休戚相关。

  起初,何利成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大面积暴发蓝藻,当地取缔机动打鱼船,何利成改行,投资鱼塘。

  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退房的要求,何利成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

  这两年,响应保护洱海生态,他拆掉了被划入洱海保护“红线”范围的部分客房。

  “洱海是我的家,守住了洱海,才能谈发展。”何利成和村民们拆房子腾出来的地方,正在全力建设生态廊道——由大青树、芦苇、菖蒲组成的“雨水花园”,会像“大海绵”一样吸收从村庄流来的雨水。

  “这条生态廊道就是一条人与湖的界线,通过物理相隔,给洱海‘透透气’。”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段能快人快语。

  2018年底,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全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

  环湖生态廊道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大工程,涉及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23个村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完善、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等。生态廊道全长129公里,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内完工。

  在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示范段,生态廊道建设初见效果,洱海畔其他村庄的不少村民听说后,都专程赶过来参观:面湖一侧草木葱茏,白鹭翩翩飞舞,久违的海菜花在水中生长,沿途不时可见盛装拍摄婚纱照的对对新人。

  何利成也在第一时间赶过来看了。“守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看见这样的美景,真是太幸福了。”很快,何利成家门前的生态廊道也将贯通,“生态廊道整体贯通后,客人会越来越多。”

  洱海生态廊道将沿岸各村连接在一起,使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落成为“围绕洱海的一串珍珠”。沿着生态廊道缓缓步行,一幅乡愁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编:勾雅文、庄红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4252.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