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换一种方式“靠水吃水”

  1960年,湖南水府庙水库建成蓄水,随着水面上升,群山变成了湖中的30多座岛屿。水库成为周边百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也成了湘潭等地的饮用水水源地。   水库里的白鹭岛上,住着刘辉…

  1960年,湖南水府庙水库建成蓄水,随着水面上升,群山变成了湖中的30多座岛屿。水库成为周边百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也成了湘潭等地的饮用水水源地。

  水库里的白鹭岛上,住着刘辉军一家人。刘辉军的手指关节又粗又硬,这是过去十几年“靠水吃水”留下的痕迹——以前,除了搞网箱养鱼,他和乡亲们还在水库库汊里拉起了捕鱼用的“扳罾”,修建起了养鱼用的拦库。

  养鱼富了一代人,却也让绿水青山不堪重负。在4万多亩水面上,曾经有4.3万个网箱、369个拦库、234处围堰。几十年间,水库被一座座土围、拦库分隔,水域面积不断萎缩,水质一度下降为Ⅳ类。

  “水府庙库区湘乡水域光是拦库就涉及337户2915人,清退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水库横跨湘潭的湘乡市和娄底的娄星区、双峰县,协调起来难度也不小。”湘乡市水利局副局长谭俊清说。

  2016年开始,湘潭市全面启动水府庙水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破原有条块治理的掣肘,推进共同治理。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相继发布总河长令,推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的清理。

  此外,湘潭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对自行拆除拦库设施的养殖户给予相应补偿和奖励,还为退养户牵线搭桥找销路。

  万军微是首批自愿放弃拦库养鱼的养殖大户之一。“以前圈湖养鱼,总是担心养殖污染迟早要碰到政策红线。”在退养的几年里,她办起了农旅结合的生态农场。500亩果园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赏花、采摘、观水。换一种方式“靠水吃水”,万军微说:“心里踏实多了。”

  刘辉军也主动把网箱拖上了岸,拆掉了拦库的土坝,获得了10多万元的退养补偿。现在,他和小儿子一起办了农家乐,不少游客慕名来岛上观鸟。

  湘潭市水利局局长刘大平介绍说,2017年至今,水府庙水库水质已从原来的Ⅲ类至Ⅳ类改善成现在的常年稳定在Ⅰ类至Ⅱ类,库区森林覆盖率也由40%增长到44.5%。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4日 14 版)

(责编:杜燕飞、勾雅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4332.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