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马湾镇陈黄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虾稻共作”,四年时间,种养面积超过1800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亮点。
陈黄村五组村民黄权从2014年开始就养殖小龙虾,现有稻虾田近300亩,是远近闻名的小龙虾养殖大户。眼下,他正迎来小龙虾收获、销售的旺季。
陈黄村处于滨湖地区低洼地带,湖泊众多。过去,发展生产以传统种养业为主。“虾稻共作”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建设高效农业的新模式。2018年,我市对符合条件的、实施“虾稻共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户进行奖补。陈黄村随即开始大力发展“虾稻共作”产业。
据马湾镇陈黄村党支部书记黄劲松介绍,在这种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根据农户的自身需求,我们带动农户做工作,进行了虾稻共作。为了鼓励、支持群众发展“虾稻共作”,村里专门修缮了1000多米的生产道路,改善了用水条件,还帮养殖户用上了农业生产电,降低了生产成本。
陈黄村五组魏建华也是小龙虾养殖户之一,他说,村里面为我们虾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进出都比较方便,电力跟水利这方面的话也比较好。
同时,为了帮助群众掌握新技术、养好小龙虾,陈黄村还有计划地组织养殖户到外地参观学习。村里的一系列贴心服务,坚定了大家发展小龙虾的信心。经过四年的引导,目前,全村“虾稻共作”面积已经超过1800亩。
“虾稻共作”有效促进了陈黄村“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业转型”的目标,为当地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有益之路。
黄劲松书记说,下一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精养虾池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农户自愿围堰这个新型模式,成片共养来带动虾稻产业,让虾农增产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