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江陵县刘湖村第一书记曾德智:食用菌产业的“领路人”

“曾书记,专门给您摘了几斤香菇尝尝,我们食用菌基地多亏了您才有今天,请您务必要收下!”食用菌基地管理员刘姐动情地说道。 “真不能要,感谢您的好意…

“曾书记,专门给您摘了几斤香菇尝尝,我们食用菌基地多亏了您才有今天,请您务必要收下!”食用菌基地管理员刘姐动情地说道。

“真不能要,感谢您的好意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江陵县经商局驻刘湖村第一书记曾德智回道。

自2018年1月驻村扶贫以来,曾德智已经记不清回绝多少次类似的“心意”了,在他看来,这都是自己份内的事。

凝心聚力,推动食用菌产业从“零”开始

沙岗镇刘湖村是全县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为零,如果按当前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不仅贫困户无法增收,并且贫困村脱贫出列需要达到的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也无法实现,曾德智与工作组其他同事商议后,认为发展产业迫在眉睫。

说干就干,曾德智召集村“两委”和工作组研讨产业发展思路到深夜,组织村民到县内县外参观学习,发动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最终,在反复比较了全县虾稻、食用菌、吊瓜等主导产业的适配度后,敲定食用菌为刘湖村的主导产业。选址、资金来源、产业合作模式、基础设施……一系列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曾德智面前。

为了选定交通更便利、更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土地,曾德智带领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冒雨对三个备选地点逐一进行现场勘查,在综合对比了地理、交通等因素后,最后选定在老三组曾家湾建设食用菌基地。

在初步估算建设20个食用菌大棚需要40万元资金后,曾德智第一时间向主要领导汇报,并积极争取对口帮扶部门和企业支持,用最短的时间将资金全部筹措到位。

自从确定发展食用菌产业后,曾德智与江陵县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民华公司相关负责人反复磋商洽谈,探寻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经过多轮协商后最终敲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新型运营模式,一举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难题。

基地要发展,水电路要先行,曾德智主动对接县交通局和包点单位县供电公司,积极争取铺设了1000米水泥路,架设了300米电力专线,解决了基地发展的后顾之忧。

夙兴夜寐,为贫困户撑起“致富伞”

2018年国庆节,在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后,食用菌基地终于破土动工,曾德智顾不上休息,一直坚守在工地,大棚的工艺质量、道路铺设的宽度厚度、棚内的喷灌系统……

事无巨细,都是他紧盯的关键环节。曾德智主动上门动员贫困户到食用菌基地务工,看到贫困户顾虑颇多,曾德智又仔细跟他们算起了经济账,一一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

第一车菌棒运抵基地的时候他亲自到现场协调搬运,第一次为菌棒注水的时候他到大棚中仔细观摩,第一批菇出产时他欣喜若狂……一个食用菌基地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曾德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更为贫困户撑起了无形的“致富伞”。

阔步向前,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过曾德智一年的辛苦努力,食用菌基地终于逐步走上正轨,20个大棚当年产出香菇10余万斤,4名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他们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趁势向前,在曾德智的争取下,刘湖村又投入40余万元,于2019年扩建大棚22个,用于食用菌菌种培养,带动12名贫困户务工,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万元,刘湖村食用菌产业从此迈上新台阶。

曾德智作为刘湖村第一书记,不仅是食用菌产业的“领路人”,更是贫困户脱贫的“贴心人”,村“两委”和村民们纷纷表示,在曾书记的带领下大家干劲儿更足,信心更强,好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4783.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