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小小苗木长成“脱贫大树”

在106国道和举水河畔之间,有一片青葱的苗木,微风吹过,层层绿浪翻涌,仿佛在向人们动情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正是这片苗木林让麻城市龙池桥街道办事处宋家河村民陈运华圆了&ldq…

在106国道和举水河畔之间,有一片青葱的苗木,微风吹过,层层绿浪翻涌,仿佛在向人们动情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正是这片苗木林让麻城市龙池桥街道办事处宋家河村民陈运华圆了“脱贫梦”。

前些年,陈运华和妻子、老母亲3人相依为命,家庭支出主要靠陈运华在城区打打零工,妻子在家种种菜、垦垦地,就这样勉强维持着生计。2014年,陈运华被查出患有膀胱癌,这一消息犹如晴空霹雳让这个本就深陷挣扎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家庭唯一的生活来源断了,病痛中的陈运华还需要人照顾,高额的治疗费需要筹措。“那段时间我常常以泪洗面,为了治病家里负债累累,我们全家都陷入了绝望之中。”妻子黄巧仙回忆起往事至今仍心有余悸。

就在一家人对生活渐渐失去希望的时候,社区干部给他家送来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2015年,陈运华家通过精准识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即享受了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他家度过了难关。

“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挽救了我们,是社区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在大家的帮助下,陈运华重拾生活的信心,燃起了战胜病魔的斗志,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病情很快便趋于稳定。

康复后的陈运华报名参加了龙池办事处组织的贫困户技能培训班,一贯自立自强的他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勤学育苗方法、苗木嫁接技术、制作环保酵素、浇水施肥等苗木种植技术……

2016年,在社区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陈运华取得3个单位的绿化资格,成为他们的固定园艺师,定期为他们进行花草种植与维护,为他后续发展苗木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自己的苗圃园里,陈运华培育了玉兰、茶花、茶梅、梅花、棕榈、小叶红杨、玫瑰、雪松等苗木。为了种出精品,从挖土、运苗、装袋种植到捆绑固定,每一个细节陈运华都精益求精,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陈运华俨然成为一名农业“土专家”。

每当遇到困难,总是社区干部和扶贫工作队雪中送炭,帮他度过难关。2017年6月,持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雨水浸泡着苗圃,是社区书记宋启琳和扶贫工作队带来农机器具帮他排涝;2018年,苗圃发生病虫害,又是社区干部请来林业人员帮他解决病虫害;2020年受疫情影响,苗木销售遇到困难,还是社区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帮他寻求销售渠道,拓宽销路……

由于苗木销售价格低、成活率高、售后服务好,陈运华每年种植的绿化苗木都被一抢而空,年均销售额达到5万余元,家庭收入明显提升,陈运华也于2017年底顺利实现脱贫。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党的恩。脱贫后,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把日子过好,不辜负党和政府给予我的期望。”脱贫后的陈运华干劲更足。他积极和社区干部以及扶贫工作队商讨扩大苗木种植规模,带头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脱贫增收。

在合作社里,陈运华主动聘请1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主要做一些种植、浇水、施肥等工作,不仅帮他掌握苗木种植技术,每个月还发给他2000余元的工资。不仅如此,陈运华还吸纳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苗木种植技术指导,并帮助他们销售,实现年均增收5000余元。

如今,站在陈运华的苗木园里放眼望去,一株株幼小的苗木争相茁壮生长,随风而舞,小小苗木不仅长成了“脱贫大树”,乡村振兴的梦想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

(作者:江叔青 李景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4886.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