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设计

洪湖市螺山镇:“四抓四力”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洪湖市螺山镇,北滨百里洪湖,南依浩浩长江,东临监利白螺,西接洪湖城区,是一个靠“两区一边”的乡镇,即城区、湖区、江边,号称洪湖市的南大门。全镇国土面积140…

洪湖市螺山镇,北滨百里洪湖,南依浩浩长江,东临监利白螺,西接洪湖城区,是一个靠“两区一边”的乡镇,即城区、湖区、江边,号称洪湖市的南大门。全镇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近4万人。近年来,该镇采取“四抓四力”举措,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十分显著。

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的村有6个村,其余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了10万元,彻底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白村的现象。

一、抓扶持、引资金,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近两年来,洪湖市委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如利用留存党费,从资金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螺山镇积极争取政策,顺势而为,按照“因地制宜,长久可持续”的原则,编制了一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用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结对帮扶。螺山镇抓住脱贫攻坚有利时机,加强部门结对帮扶,通过提供信息、引进项目等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帮扶工作。近三年,部门结对帮扶资金达到5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二、抓资源、拓思路,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螺山镇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各村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逐步形成资源开发、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管理增效等多种发展模式,带动村级经济发展。

一是资源开发型。螺山镇临江傍湖,全镇每个行政村均有形成的低湖田。镇委镇政府针近几年水产形势看好的情况,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开发稻虾连作、鱼虾混养、鱼塘养殖等经济产业,通过向全社会公开招投的方式,引进市场主体,积极拓宽创收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服务创收型。螺山镇把创新土地经营权流动机制和村“两委”领办合作社等作为调整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鼓励条件好的村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进行规模化经营,提取管理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资本运作型。近年来,螺山镇部分村利用村级土地征用补偿和村级土地等积累的货币资产,通过股份合作,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是管理增效型。通过清产核资,强化资产管理,废除一些明显有失公允的资源发包合同等手段,增强村级组织增收的能力,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三、抓管理、建机制,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一是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第一健全“三资”管理制度。2018年,螺山镇召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专题会议,集中修改完善《螺山镇农村“三资”管理暂行办法》,并下发到村到组到户,组织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学习。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增强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第二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落实好财务收支预决算、开支审批、财务公开以及管理费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第三实施民主理财,实行重大事项由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民主决策,防止乱开支和资产“跑漏”流失,并每季度在村党务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让村民监督。

二是推进村级债权清收、债务化解。螺山镇通过增收减债、收欠还债、核销清债等方式,着力化解一批村级遗留债务。镇委镇政府制定奖励办法,对清债力度大、效果好的村实行以奖代补的奖励措施,有力促进村级债权清收、债务化解工作。

三是加强干部教育警示。螺山镇通过召开动员会、廉政教育课堂、微提醒等方式,积极引导干部遵守“三资”管理各项规定,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群众反映损害村级集体资产的行为等,镇纪委和财政所提前介入,调查情况,若发现违反规定的村干部,一律依纪依规处理。

四、抓班子、强组织,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螺山镇把培养人才、建好队伍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项基础工程。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镇委镇政府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采取公推直选、下派任职等形式,严把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关,把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二是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学历进修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定期轮训、专家讲座等方式,组织村干部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和经济发展理念,提高整体素质。三是强化责任考核,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镇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村级集体发展考核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供稿:洪湖市扶贫办张志勇 罗学超

洪卫村:开创产业扶贫新格局

近年来,洪湖市峰口镇洪卫村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采取村委会以资金+土地入股、荆州供销社资金入股+销售支持、农户以土地参与的方式,2019年3月成立了洪湖市天城垸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连片发展富硒再生稻4000余亩,闯出了一条“村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村社合一”的新模式,开创产业扶贫新格局,创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调优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从2017年开始,洪卫村根据村地理特征、水土情况和农户种植习惯,把富硒再生稻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一方面大力宣传再生稻优势,一方面结合村情制定再生稻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年培育、两年成型、三年成势、五年成功”的总思路,指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再生稻,帮助农民增强持续增收能力。同时邀请长江大学农学专家对洪卫村土壤进行鉴定,鉴定土壤含硒,具有种植富硒再生稻和打造富硒再生稻产业得天独厚优势。这样,洪卫村从2017年全村试种再生稻500亩,发展到2020年4000亩,成为洪湖市再生稻特色产业基地和原料基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开展服务“六统一”,增强特色产业带动力。洪卫村采取“村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培育了“洪湖市天城垸专业合作社”、“二卫农机合作社”两个专业合作社,驻村工作队支持天城垸合作社发展“工厂化育秧”,建育秧基地1个,面积100多亩,大棚100多个;支持二卫农机合作社购买2台旋耕机、3台插秧机,帮助农民大田翻整和机插;对种植再生稻的农户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种子、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耕机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项目援助、统一收割收购。“六统一”带动农户200多户,其中贫困户118户,产业带动率和贫困户带动率均达到100%,特别是天城垸合作社还吸纳10多名贫困户打工,人均年薪金收益近3000元,有的6000多元。

―—实施激励措施,鼓励农户种植再生稻。洪卫村对种植再生稻的农户采取五项激励措施:一是由二卫农机合作社帮助农户统一机耕机整,农户每亩只需缴纳100元,由驻村单位给予合作社补贴20元。二是由天城垸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种子、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大田机插,农户每亩只需缴纳机柴油费用,不足部分由驻村单位补贴,每年补贴10多万元。三是以高于市场价统一收购。每年由天城垸专业合作社以高出市场价0.1元/斤的价格收购,2019年收购15万斤,2020年收购18万斤。四是开展技术培训。四年来共请洪湖市农技专家到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5批次,培训农民1100多人次。五是积极争取农业扶持项目。驻村工作队每年为种植再生稻的农户争取农业扶持项目—复合肥1袋/亩,四年共争取复合肥近120吨。上述五项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

——实施品牌建设,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模式。2019年,驻村工作队协助天城垸合作社注册富硒再生稻品牌商标—-“三洪垸”,设计真空包装袋包装销售。面对运营成本升高、市场开拓转难等一系列问题,驻村工作队帮助合作社另辟蹊径,借力荆州市供销社与所属企业荆州市农服公司、荆州市白云机电公司、蔚东花园酒店等十多家单位签订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还借助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工行融e购、农行e商管家等线上电商平台和荆州供销新零售公司超市、天天超市等线下平台,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市场,为“三洪垸”品牌商标富硒再生稻在荆州等地赢得了良好销售前景。

通过开创产业扶贫新格局,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旧貌变新颜,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018年全村脱贫摘帽,2020年全村集体收益达到26万元,118户412人全部脱贫。

(作者:熊礼菘 罗学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4976.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