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设计

同心合力兴荆楚 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创新发展纪实

序 章 服务人民 精心筑造荆楚扶贫“同心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2019年11月27日,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常务副会长在…

序 章 服务人民 精心筑造荆楚扶贫“同心圆”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2019年11月27日,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常务副会长在全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座谈会上介绍经验:《促进产业扶贫,致力建设长效脱贫机制》,兑现协会新领导班子对湖北人民的承诺。早在2016年3月31日,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在武汉召开第二届三次会员大会,修订省扶贫开发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以苏晓云为会长、黄波为常务副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这是湖北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时期。省委派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出席会议,勉励协会以领导班子换届为新起点,落实中央、省委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为全省如期实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目标作更大贡献。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扶贫行动要抓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保持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战略定力,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有为地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5年多来,工作定位“抓产业扶贫、促扶贫产业发展”,配合省委、省政府,省扶贫和涉农部门,科学谋划“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等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的方略性问题,以扶贫开发促精准扶贫,以产业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了“推手与促进的作用”,守住了湖北脱贫攻坚的成果,筑牢了巩固拓展的根基。进入新发展阶段,协会加大力度团结市县协会组织,发挥分会作用,鼓足会员干劲,勠力同心奋斗,持之以恒实干,共同创造湖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灿烂明天。

梦想不是等来喊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回望协会扶贫开发的奋斗历程,遴选培植特色产业,物色扶持龙头企业,搭建用好合作平台,合力锻造航空母舰,帮助建设特色县市,省地帮扶画出了最大同心圆,协企合力跑出了最大加速度。重点展现协会几个第一的示范意义。

第一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6年9月28日,协会在武汉举办“互联网+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蔡甸论坛”,在全省第一次把信息化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制高点,着力探索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改革与深化,交出了协会新班子组建后的一张有“颜”有“值”的高分卷。

帮助第一个市州协会争当精准扶贫排头兵

省协会有序推进市州县创建扶贫开发协会,打牢社会扶贫的基层组织。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省协会引导襄阳市创立扶贫开发协会并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扶解决,2017年3月23在全省市州第一家成立襄阳扶贫开发协会。协会领导主动上门会商,编印组建工作流程发给所需单位并跟踪指导,襄阳在一些县市成立了扶贫协会。十堰市、黄冈、十堰、咸宁、恩施等市州相继成立协会,编织了一张荆楚扶贫网。

组建第一个分会使产业从分散走向集约化

2017年12月26日,批复组建调味品产业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分会组织。实践一年的脱贫增收效果明显,2018年12 月 22 日,在武汉总结交流产业带动的经验。

一个大型论坛把一个传统产业推向现代化

2016年至2017年,协会积极探寻适合山区脱贫的山桐子好产业。2017年10月,协会联合省林业局、恩施州政府在利川市举办“湖北首届山桐子产业发展论坛”,提升了这一新兴产业的价值和定位认知,引起国家和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一章 政府主导 协会开好扶贫开发“顶风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动员令。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三期叠加”,全球经济疲软,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是湖北精准扶贫大考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支持苏晓云会长带领新一届协会,做好全省扶贫力量的有力补充,面对经济形势的逆风逆水,勇开产业扶贫的顶风之船。

主动上门服务会员树立新形象

协会新班子一组建便成立秘书处党支部,加强协会机关管理和自身建设。5年来,秉承“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的精神,注重协会的社会性、主导性、服务性。理清内外关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坚持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商办事,争取支持,助力推进协会工作;坚持借助高等学院、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智力扶贫、技术扶贫;坚持在服务政府与对接市场上发挥应有作用)。

2016-2017年,协会积极探寻适合山区脱贫的好产业;2018 年,协会秘书处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宣传工作的意见》,柳长毅副会长带领,调研宣传有效开展,坚持编办《简报》,持续组织全省脱贫攻坚摄影大赛,编辑出版《共克时艰战瘟疫——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员抗疫记》一书;2019年12月,苏晓云会长率领协会赴汉川福星集团学习谭功炎老书记事迹。2020年协会秘书处党支部与土老憨集团联合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协会敬业奉献,自觉创新工作方式,搭建更加宽广的扶贫平台,借力借智聚力促进扶贫,统筹兼顾努力促进扶贫。

深入一线调研参谋拿出新成果

5年多来,协会围绕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解决“三留守”、因病因学致贫等问题,每年都设定题目开展有针对性、前瞻性地调研,为湖北精准扶贫和贫困地区改革发展建实言、献实策、出实招,加大扶贫济困力度。突出典型成果:

一是与2017年湖北轻工大学杨孝伟合作总结五年脱贫攻坚的《湖北省脱贫出列村巩固成果与长效机制建设的典型调查》,受到协会和省领导赞誉。

二是协会2018年调研报告《在构建大扶贫格局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是2019年8月,联合湖北省扶贫协会、中南财大等有关专家学者联合中国太保、中南财大成立太平洋保险防贫减贫(武汉)研究院,完成的《防贫保险湖北模式研究》,为建立防贫减贫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四是联合湖北经济学院开展的《2020年重大灾情对湖北扶贫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上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得到省委书记应勇圈阅;

五是2021年协会新课题,围绕脱贫攻坚收官后常态化扶贫模式与机制研究,深度推进扶贫产业链条延伸。

广辟渠道推进产业扶贫新作为

实施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实施精准扶贫,重在真抓实干。5年多来,协会明确工作重点,坚持把重心放在助推产业扶贫和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上,广泛动员,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爱心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更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把精准脱贫的“果实”结在产业这棵“大树”上。

借鉴国内先进做法,争取湖北扶贫政策。协会常务副会长带队参加2017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换届大会,及时向省领导汇报,争取政策,向协会企业宣传,创新扶贫作为。2017年11月,引进省外扶贫的3个实力企业到深度贫困县竹溪启动电商扶贫,既为省内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引进了项目,又争取到了优惠政策,还在大别山区麻城,成功投资了“将军酒业”。

苏晓云会长带队调研大别山油茶产业,引起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发《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协会联合新华网,共同组织战略合作推进会,引来中国农垦、中石化、中粮等3家大型国有企业,支持麻城油茶产业做大做强。服务招商引资,促进了全省油茶产业的更新改造。

2019年,协会围绕香菇产业发展,先后走访省农业农村厅,到省内各地考察香菇基地,深入十堰市郧阳区的全省香菇龙头企业——湖北裕国菇业公司调研,帮助公司解决融资难题,探索出了救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扶志同步、“输血”与“造血”并重的产业帮扶之路。

形势带来变化,形势也决定任务。协会帮扶认识到,只有牢牢把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势,才能锚定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精准扶贫的开发之路。

第二章 主力攻坚 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

协会注重缩短精准扶贫从规划好到做得好的距离。5年多来,协会坚持规划到会员企业,责任到项目和人头。协会和会员手拉手,产业“嵌入”,主力攻坚,集中力量啃下一些脱贫的“硬骨头”,使省内四大贫困山区连片致富,缩差共富。

帮扶山桐子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5年多来,协会持续推广放大山桐子“613”扶贫模式效应。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组织安全评审,获得国家传统食品的认证;介绍宏泰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利川油葡萄(山桐子)产业园;推进老河口列入“国家储备林”种植;2019年召开油葡萄(山桐子)油品质、价值与市场前景分析论证会;2020年专题召开山桐子产业推进会。全国现已10多个省份种植山桐子超过百万亩。

助力湖北油茶产业抱团做大做强

我国有2300多年油茶栽培史。湖北是全国15个主产油茶省区,林地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但与周边省份相比较大,低产茶园多,产量上不去,原料跟不上,价格不下来,致使品牌散、乱、杂。2016至2017年,协会领导带头调研油茶产业,2018年,推动会员企业复垦现有基地,培育油茶龙头企业,树立黄袍山、四季春品牌,5月17日协会组织“湖北省油茶产业振兴与精准扶贫座谈会”,汇集专家智慧,倾听主管部门意见,引导促进市场规范运作。2019年11月,帮扶黄袍山油茶公司发起组建油茶产业分会,承办湖北油茶产业振兴论坛。截至2021年3月,全省油茶种植面积上升到500万亩,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54家,2020年油茶产业年产值接近百亿元。

应对疫情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

2020年的世纪疫情使湖北封城封省,会员企业极其困难。秘书处在第一时间以协会名义发出《给各产业委员会和会员的一封信》,号召和引导各产业分会、全体会员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力所能及为国家分忧,为群众解难,为抗疫战贫作出应有的贡献。协会关爱会员,及时协调解决急难问题。针对家禽饲料面临断顿困境,收集情况综合分析,写成报告上呈北京,得到中储粮公司倾力相助,调拨大批饲料,想方设法运输到位, 解除了家禽企业的困境;组织莲藕产业分会深入乡村,了解灾情,及时收集反映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对策建议,努力为会员致力脱贫提供保障,体现了协会与会员心连心、肩并肩、齐抗疫的磅礴伟力和责任担当。

第三章 带动市县 省地共下精准扶贫“一盘棋”

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自立2008年8月成立以来,整合资源建设乡村,营造氛围有效,发挥了扶贫开发作用。2016年3月,省委、省政府希望协会新班子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当好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得力助手,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为全省如期实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目标作更大贡献。苏晓云会长率领的新班子意识到,坚决打赢湖北脱贫攻坚战,不是靠一个省级扶贫协会能完成的,要将全省脱贫攻坚视为一盘“大棋局”,把省级扶贫协会的形式和职能作用放大,帮助市(州)和县(市、区)设立扶贫开发协会,组织独立,业务联合,编织一张扶贫开发网,从“上下同心”到“行动同向”,从“会员一条心”到“全省一盘棋”,从“协会共参与”到“全民齐行动”,推动新时代的扶贫开发之花在湖北全域绽放。

起手定大势,下沉基层做好协会组织改革大文章

面对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协会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宏观把握,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实现“全省一盘棋”。最有效的办法是有上下联动的协会抓手。协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贫办的支持下,赢得政策支持,允许协会和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方面进行适度的体制机制创新,创立市县级协会组织。2016年以来,协会加大市县扶贫开发协会组建工作力度,协会领导主动上门会商,秘书处创新编印组建工作流程,并跟踪指导。驻会副会长先后到黄冈、十堰、咸宁、恩施等市州,与有关领导会商,达成市级协会组建共识。

下好先手棋,服务市州成立协会上下联动见实效

精准扶贫,精于产业谋势;决胜负者,长于组织布局。协会注重做好市州成立扶贫开发协会的联络工作,先后与襄阳、咸宁、恩施、宜昌等市有关领导联系,就成立扶贫协会的有关报批程序、组织构架、资料准备等工作,进行接洽,提供资料,当好参谋。襄阳市进展较快,2017年3月成立了市扶贫开发协会。大会成立时,苏晓云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林嘉騋副会长出席并讲话。

2019年5月,在协会帮助下,十堰市扶贫开发协会成立,陈家义当选会长,市委书记要求协会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努力让协会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苏晓云会长要求新成立的协会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明确职能定位,突出产业扶贫,帮助协调解决扶贫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处落子,机制引领县区跟进创新谋求新突破

继襄阳、十堰两市成立扶贫开发协会后,省协会与两市协会联手,帮县保康、宜城、老河口等10多全县市区分别成立了县级扶贫协会,扶贫成效都很突出,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第四章 能量集聚 创立分会谋求发展“高质量”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是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打赢湖北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依托。协会新班子在调研中发现,只有紧紧依托重点会员企业,扣住提升质量效益这个关键,才能真正实现行业和区域产业振兴、产业富农、产业扶贫的目标。5年多来,协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瞄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以产业开发的帮扶方式,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协会立足湖北实际,着眼长远扶贫开发,发动引导骨干企业创立分会,提升扶贫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群众收入更稳定,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截至2020年底,先后成立了6个分会,正在筹建养蜂、中药材、香菇分会。通过协会几年的引导培植和灵活运行,各个分会产生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带动性效应”的经验,朝着做强做大产业、形成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拓展营销渠道、寻求战略合作等方向共同发展。

山桐子产业分会:引领产业从湖北走向全国

2018 年2月11日成立的油葡萄(山桐子)产业委员会,是协会早期成立的两个分会之一。近5年来,在协会帮扶下,持续推进新食品原料申报认证,组织油葡萄油品质、价值与市场前景分析,论证产业化推进进程,帮助拓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新路,使山桐子产业从湖北走向了全国。

莲藕产业分会:拉长产业链分会创办省协会

2018年10月26日在洪湖成立的莲产业分会,在省协会帮扶下,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有条不紊地拉长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战的效果明显。分会扩大团结范围,成立湖北莲产业发展联盟,2019年6月份,在武汉成立湖北省莲藕产业发展协会。几年来,分会紧紧依靠省协会组织活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社企联合带动数万农民脱贫致富,在2020年的疫灾和雨灾双重打压下,分会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及时复工复产,成功组织营销,为藕农挽回损失3亿元。

家禽产业分会: 创新模式以强扶弱谋共富

2018年12月22日,在浠水县挂牌成立家禽产业分会。家禽养殖门槛低、风险小、易推广,非常适合贫困地区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分会创立的“林下生态养鸡”产业扶贫“135”模式(一亩林草地、一个鸡别墅、300天、养鸡50只、增收5000元),由合作社按照“统一鸡别墅,统一鸡苗,统一鸡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收购价”的五个统一原则进行精准扶贫,得到政府部门和老百姓的认可,两年带动5000多贫困户养鸡脱贫,发展鸡别墅7000多个。为地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柑橘产业分会:巩固帮扶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湖北是全国排名第三的柑橘大省,柑橘占全省水果总产量75%,是低山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撑。协会重视柑橘产业,引导和培植土老憨、屈姑业、丰岛等知名柑橘加工企业,承担柑橘兜底责任,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土老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发建成了国家柑橘公园。省协会经过几年的努力,2020年12月20日,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组织发起成立了柑橘产业分会。由全省柑橘种苗培育、种植、加工、流通、贮运的企业和从事技术研发与推广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品牌运营、战略合作等单位组成。这个分会的体表意义,既巩固、落实、拓展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又促进了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第五章 志愿行动 龙头带动扩大帮扶“朋友圈”

产业做龙身,企业当龙头。5年多来,协会推进产业经营组织变革,构造现代产业经营方式,壮大新型主体,完善联合扶贫机制,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 产业扶贫的会员实体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协会领导认真听取各分会会长单位和龙头企业意见,了解需求,帮扶发展,让龙头企业的旗帜高高飘扬,带领会员企业扬帆远航。从副会长单位中优选几个重点龙头企业展开。

武汉弘博集团:创造财富回馈乡亲

教育扶贫典型。协会副理事长企业——武汉弘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高等学历教育、IT职业培训、生物环保、农业科技投资为主,高校后勤和金融业等投资为辅的综合性、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巴能军董事长和公司崇尚“扶贫先扶志,治穷必治愚”的社会宗旨,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理念,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集团被授予“湖北省具有带动力民营龙头企业”称号。

湖北土老憨:打造世界橘醋之都

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柑橘分会理事长单位,湖北土老憨集团董事长陈世贵,成功掀起一场农业领域的质量变革,主动转变扶贫发展方式、优化生态产业经济结构、转换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带领“土老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出了一张“世界橘醋之都”的亮丽新名片。科技兴农、质量扶贫,决心把“土老憨”建成百年老字号,2020年实现百亿产值,创建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探寻到了产品优质高效、产业标准统一、区域布局优化的乡村振兴密码。

湖北旭舟林农:优化布局福泽大众

旭舟农林公司是油葡萄(山桐子)产业分会理事长单位。在省协会2016年10月“武汉会议”、2017年9月“利川论坛”、2020年12月武汉山桐子(油葡萄)产业化论证会的推动下,拿到国家批文,正在走向市场。分会注重搞好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布局,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出老百姓能放心、吃得起的好产品,使产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北华贵食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华贵食品集团,是协会莲藕产业分会理事长单位。赵道华带领分会建设水生蔬菜的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年创产值10多亿元,是全国水生蔬菜加工行业的领军者之一,三大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发。分会致力品牌意识,打造“洪湖莲藕”公共品牌,创立地方标准,打造莲藕产业航空母舰,采取“十统一”的产业化扶贫模式,组建扶贫车间 28 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560人。

湖北神地公司:做精产业大众创富

湖北荆门神地农业科贸公司杨砚董事长是家禽分会理事长单位。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规模蛋鸡养殖为载体,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加大科研投入,把“一只鸡蛋”开发到了极致,成功地延长了禽蛋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省内家禽产业的稳健发展。

黄袍山茶油:帮带村民做大做强

通城县黄袍山公司晏绿金领头组建油茶产业分会。分会围绕“帮带村民,促进脱贫,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的思路,带动34个油茶主栽市县,新造良种丰产林220多万亩,惠及贫困户22万多户近100万人。分会组织多种形式,交流培训油茶企业,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品牌影响力。由分会组织创建的产业体系、制度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五大体系”,通过品种配置、三产融合、精深加工、产销对接等举措,优化壮大湖北油茶品牌。

宜昌天江渔业:构筑园区向水而富

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必须具备历史耐心,倾听农村农民呼声,引导贫困农民广泛参与,始终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防止农民有效发展产业的意愿被“挤出”。宜昌宜都天江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古平光走进穷困深山——红花套镇大溪村筑沟蓄水建设鲟鱼养殖工业园区,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鲟鱼小镇旅游扶贫的新路子。他从清江自然养殖的一次“灭顶之灾”到大溪建池自然安全养殖,古平光的鲟鱼养殖之路是一条渔业转型的升级之路,是以点带面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个农民企业家离城进村带领农民绿色发展的一场革命,是农业农村农民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次实验。

后 记

新时代赋予扶贫开发内涵以新的特质,新时代拓宽扶贫开发实践的渠道。献礼建党百年,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自觉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实事求是的帮扶和开发行动,追求实实在在的帮扶投入、增长和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历史负责,对湖北人民群众负责,助力党委政府做强扶贫产业,确保已经脱贫的群众不返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5072.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