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湖市围绕建设红色洪湖、绿色洪湖、金色洪湖的目标定位,以党员“三带”为引领,带出乡村新气象、新面貌、新精神,在“乡村振兴、洪湖先行”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壮魂:带头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是洪湖的本色。洪湖老区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凝聚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洪湖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党员干部人人熟悉洪湖历史、人人会讲洪湖故事,在传承红色基因中不断强化初心、牢记使命,凝聚乡村振兴的精气神。一是梳理红色资源。红色湘鄂西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洪湖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史实、红色人物、红色印记、红色歌谣,编印《党旗耀水乡》党员读本,下发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针对各地涌现的优秀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典型先进事迹,制作一批电教片,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广泛搜集洪湖革命斗争、抗洪抢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方面的影视作品、图书、电教片等资源,编制红色文化目录,明确重点内容,推荐党员干部阅读学习。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把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宣讲红色故事作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照红色文化目录编制学习计划,按月开展学习活动。各党(工)委将宣讲红色故事纳入入党积极份子培训必学科目,入党积极份子必须学完规定学时才能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沿河西路社区创新“板凳”党日形式,支部班子成员轮流到各居民小区,与党员群众座谈聊天,说国事家事社区事,讲家乡红色故事。市教体局党组围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主题,“七一”期间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演讲比赛。三是打造“红色”支部。围绕洪湖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旧居等,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突出红色元素,展现红色文化,建设了戴家场镇绍南村、沙口镇新场村、汊河镇石杨村等一批红色党支部。在此基础上,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瞿家湾、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为枢纽,连点成线打造红色教育走廊,围绕“革命常思洪湖水”主题,开发市本教材,作为党员干部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四是传承“红色”基因。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万多名党员干部、1.5万名志愿者和社区村组干部,下沉到防控一线、驻守基层,动员一切力量严防死守阻断疫情传播;2020年,我市遭受八轮强降雨袭击,累计降雨量居历史第4位,438名机关干部下沉村组,4300名党员成立近200支抢险突击队,树生死牌,立责任桩,取得了“不溃一堤、不倒一垸、不亡一人”的全面胜利。深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创新“三微四制”工作机制,做实党员下沉社区,办理民生微实事326项。以创建“五好”小区为抓手,探索“红色物业”创建标准,纳入省级试点项目,分类打造5个示范样本。
培优:带头保护绿色家园
绿色是洪湖的底色。生态兴则文明兴、产业兴、乡村兴。洪湖市围绕保护绿色生态、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着力让支部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强堡垒,让党员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五城同创”中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一是市委举旗,刷亮洪湖底色。新一届洪湖市委坚持用底线思维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生态治理,共建生态文明。一年来,市委带领各级党组织打出系列“组合拳”,洪湖绿色底色不断被刷新。2020年,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大湖拆围、渔民上岸、退垸还湖,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芳华。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6公里,“一河两岸”、市政园林、城管环卫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统筹推进“21246”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热火朝天,率先实施全域“禁鞭禁香”、中心城区禁建,全面完成“五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基本建成,美丽乡村覆盖面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支部领航,推动全民护绿。在全市开展的“三比三促三争创”主题实践活动中,将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日常考评内容,每季度进行评比排名。全面完成11.7万亩退垸还湖破口通湖,湿地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切实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土地卫片执法和耕地保护督察整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退捕禁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建设绿色洪湖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三是党员带头,发挥先锋作用。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村和市直单位党组织成立红色“三带”党员志愿服务队,统一标识、统一着装,围绕环境整治、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治安调解、文明素质提升等内容,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老湾回族乡吕蒙口村在推动“厕所革命”中,村里43户党员家庭带头改厕,打消群众顾虑,成为全市的试点村。乌林镇叶洲村开展“拆违还绿”工作,村环境整治服务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村民清理房前屋后、拆除违建房屋,栽种果树3000株,所得收入由村民与村集体分成。老湾回族乡珂里村每年都举办年货节、龙舟赛等活动,一应服务协调事项,都是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在办理。
兴业:带头开创金色产业
金色是洪湖的追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洪湖市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党员带头领办致富项目,让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一是“三到村”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实施产业引领到村、帮带服务到村、比促考评到村“三到村”工程,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头雁”作用,做足“+”文章。推广“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模式,215个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形成了75万亩“双水双绿”生态种养、30万亩再生稻、28万亩水生蔬菜基地。老湾乡石桥村党组织领办农之桥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吸引183户农户入社,建成900亩植莲基地,村集体每年通过服务增收20多万元。引进市场主体,盘活土地资源。汊河镇沿沙甘村党组织书记李中元走南闯北,引进惠州尧壹投资有限公司,采取村企合作模式建设大型田园综合体,领导村党组织流转土地1万亩,占股20%,预计每年分红200万元左右。沙口镇上新河村引进水乡泽国生态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以每亩1085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521亩,发展虾稻连作,村集体每亩收取服务费100元,每年增收35万元。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项目。新堤办事处柏枝村立足区位优势,升级改造100多间临街门面,建设汽车贸易城和仓储物流中心,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万全镇黄丝村整理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建设采摘园、垂钓区,发展乡村旅游,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截止目前,全市23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新增27个;过50万元的38个,新增10个;100万以上的11个。二是“三部曲”助力党员创业。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建立党员创业意向和技能需求台帐,编制党员创业致富项目手册,统筹人社、农业、水产等部门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今年开展党员就业创业培训3200余人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人社部门将农村党员创业纳入创业扶持政策重要对象,对87名符合条件的创业党员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新堤办事处柏枝村建立党员创业互助基金,对有创业项目的本村党员给予资金支持。选树党员致富标兵,在螺山镇、瞿家湾镇、汊河镇虾稻连作、万全镇藕带种养、滨湖办事处河蟹养殖等产业集中地,建设党员致富带富示范基地,培养党员致富带富标兵200多名。三是“三到位”助攻精准脱贫。“第一书记”选派到位,选派100名市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重点贫困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实行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产业帮扶到位,68个重点贫困村利用光伏发电项目收益,设立村级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户就业。党员帮带到位,峰口镇塘脑湖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郑大兵同志为理事长的“洪湖波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设有浩威、云桦、梦农、泽秀、塘瑞等5个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1200余亩,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吸纳村民50多户,其中党员16名,贫困人口20人,联合社依托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技术成果,实行集中培训、专业指导、统一销售等模式年产值2500万元,促进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新滩镇霍家村党员熊先汉领办专业合作社,与雨钱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30户贫困户土地318亩,吸纳就业368人,其中贫困户31户60人。(唐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