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不还“来生帐”的贫困户——荆州市扶贫办督察专员代容督察手记

去年在松滋市涴市镇调研时,听说报德寺村83岁的贫困户老人邵正祥,为了不把债务留给儿孙,勤扒苦做还清了村集体8000多元的历史欠款。 最近听说该镇贫困户偿还村集体历史欠款蔚然成风,是…

去年在松滋市涴市镇调研时,听说报德寺村83岁的贫困户老人邵正祥,为了不把债务留给儿孙,勤扒苦做还清了村集体8000多元的历史欠款。

最近听说该镇贫困户偿还村集体历史欠款蔚然成风,是什么力量支撑贫困户作出如此重大的举动,我决定到魏家堤村走访,打开他们的心扉,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村民习惯把自己的历史欠款、简称“历欠”,大多是1985年至2003年之间,所欠村集体水利工、一事一议、劳务折资、排灌水费、公共集资等费用的总和。

村支书许红云说,有一个名叫李文武的低保贫困户,今年6月份就来找过他,想结清自己的“历欠”。因为当时钱没凑够,只交了今年的449元费用。

11月29日一大早,李文武怀揣14488.69元现金,等在村委会大门口,交完“历欠”款,他一身轻松、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家中,开启新生活。

李文武生于1961年3月,肢体四级残疾,单人户。入户走访时,正在给来自红光村一名76岁的婆婆染发。

他性格很开朗、说话不遮遮掩掩。谈到交“历欠”一事,竹筒倒豆:“没有任何人催我交钱,是我自己主动要交的。不能差国家的钱,国家对我们老百姓太好了,我们不能对不起国家。”

“自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国家给我建了房子,让我吃低保,村干部还鼓励我学理发。我现在种4-5亩田,养50多只鸡,理发平均每天有30元钱的收入,日子过得不富裕但非常踏实。”他告诉我们,“靠国家的帮扶政策我脱了贫,脱贫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我们本地有个传统,人不能欠来生账。”他说,自己马上满60岁了,身体也不好,随时可能有个三长两短,不能人走了账未了。

听说他身上穿的是弟媳妇打工的保安大衣,问他一次拿出1万多块钱,会不会影响自己生活时,他告诉我们,以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是想攒钱早日把“历欠”还清,现在无债一身轻,只有欠款还完了吃好一点穿好一点才没有人戳脊梁骨。

语言朴实、道理浅显、寓意深刻。

贫困户主动交“历欠”,在魏家堤村并非个案,而是成为一种贫困户向共产党感恩的时尚、一道贫困户报效国家的风景。

得知李文武交“历欠”的事迹,63岁的五保贫困户许启全再也坐不住了,当即请人骑摩托车把自己送到沙道观镇邮局,取出6000元现金送到村里(实际只需要4150.12元)。

许启全老人告诉我们,“国家的钱不能欠。以前欠款是家里太穷,现在党的政策好要想办法还款。”“宁愿自己为难,不能把国家为难。”

老人是五保户,生活来源主要靠五保金,问到过年的物资准备时,他告诉我们:交完钱之后,过年的资金有点紧张,只买了点肉,还没有买鱼。但是,他语气坚定地说,“欠国家的钱一定要还,宁愿苦自己、不能亏国家。”

老人的一席话,我们听后都很动容,同行的涴市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琼表示,由她个人出钱给老人送几条草鱼。

村支书告诉我们,许启全觉悟比较高,今年疫情期间主动捐款300元,支持抗击新冠肺炎。“1998年发大水时,别人支援过我们,我们要报恩。”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在许启全家门口,他还反复叮嘱村支书,一定要从土地流转费中把自己今年的保洁费、一事一议等费用结清。从今往后,一年一结清,“擤了鼻涕脑壳清”。

除了上述两人,还有许多贫困户交“历欠”的事迹让我感动。许汝权的女婿早已外迁、且已去世,当岳父的不仅交清了自己的“历欠”,还把女婿的3000元也交了;范汝红夫妻视力一级残疾,抚养儿子上大学异常艰苦,今年千方百计交清了6000多元的“历欠”。

初步统计,11月份到现在,全镇共有26户贫困户,主动交清了58604.01元“历欠”。走访中我深深被贫困户忠厚正直的事迹感动,他们用无声行动书写了“脱贫不忘党恩,致富感谢国家”的博大胸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534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