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咏,1965年生,黄梅县供销社干部,于2018年春选派到新开镇作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他先后进驻上五房、扁担埒、新埒三个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冲劲、脚踏实地的干劲和任劳任怨的韧劲,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当中,在多重“角色”中诠释着为民情怀。
他是精准扶贫“内行人”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作为长期就职于县供销社的普通干部,对农村工作是不熟悉的,尤其对扶贫工作更是两眼一抹黑。为了在第一时间适应岗位,吴定咏刚上任就一头扎进摸清驻点村基本情况工作中,吴定咏开展工作有个特点,就是身边常备一个笔记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驻点一个村,他笔记本上都会注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贫困人口现状等情况,每走访一户贫困户,他笔记本上都会写清该户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三年来,他驻点三个村,走访近400户,写满了三个笔记本。
“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胜任的,只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勤勤恳恳地付出,才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是吴定咏时刻挂在嘴上,也是时刻用行动在践行的话语。为了能快速地熟悉扶贫业务,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往镇扶贫办跑,询问政策,从政策清单到日常琐碎的工作,他一一过问,回到村里后,他根据了解到的政策,组织召开贫困户政策宣讲会,把扶贫政策讲给贫困群众听。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他制定村级脱贫计划更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帮扶更加精准。
三年下来,吴定咏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对于各项扶贫政策他了然于心。关于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他如数家珍,时刻装在心里,什么样的贫困户可以享受哪些对应政策,他的大脑像时钟一般精准无比。正是这样的专业态度和水准,让吴定咏成了全镇有名的第一书记,其他第一书记有什么业务上的问题都争相来请教,遇到棘手的难题还请吴定咏去指导。三年来,他累计作工作报告三十二次,在全镇交流经验十余次,先后接受县级四次扶贫检查、五次扶贫暗访,均以优秀的成绩定论,受到上级部门多次表彰。
他是党建发展“领路人”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吴定咏深谙此道理。扁担埒村是新开镇有名的“支部软弱涣散村”。早年,“民告官”年年都有,干部有腐败,群众有怨言,支部涣散,党员无力。吴定咏刚到村就与干部党员“约法三章”:一是抓支委团队,严格按照镇关于村级干部管理的各项规定管理村干部,要求村部每天必须一人值班,每周召开一次例行村干会,总结和安排工作;二是抓党员队伍,开展好“三会一课”,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讲好党课,发展新党员,在组织生活中唤醒党员党性,重固支部凝聚力;三是抓贫困帮扶,定期组织“塆子夜话”宣传扶贫政策,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落实帮扶责任。
除了严格要求他人,他还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做到“三个不”:一是工作不打折扣,坚持吃住在村不搞特殊,坚决落实好“5+2”、“白+黑”工作要求;二是走访不留形式,坚持每周走访入户、写工作日志,与贫困户交心谈心,坚持参加每一次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并亲自备课、讲课;三驻村不添麻烦,生活上的事情坚决不麻烦村里。村里多次要求给他配备空调、热水器都被他拒绝了;四遇事不怕麻烦不论驻点哪个村,都要实实在在为村里做些事,敢啃硬骨头,敢攻硬山头。
在吴定咏的以身作则、示范引领下,扁担埓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全体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终于摘掉了。在今年防疫期间,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实行包组包户包人,在七十多天的坚守中,无人喊过一生苦累,因为他们心中有依靠,吴定咏书记与他们坚守在一起,相守相依。
他是帮扶对象“贴心人”
驻村三年以来,吴定咏的身影无数次地出现在了贫困户的家里,他与贫困户之间都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扁担埓村九组贫困户梅金水双目失明,可一听到吴定咏的声音,他就能立马认出来。这位老人的儿子,带着患有病需要长期吃药的儿媳,还有正在上学的孙儿孙女在外务工生活,仅有老人独居在家。知道这个情况的吴定咏便经常前来陪伴老人,帮助做一些家务活,就这样吴定咏成了他新的“家人”。
2019年3月20日,村民梅留恩在工作时,不小心头部摔成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且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用。在得知该情况后,吴定咏立即放下了手头工作,东奔西走,先后帮助梅留恩家申报为一般贫困户、申请资金救助、发动村民捐款、与用工方协调赔款事宜等。但不幸的是梅留恩因头部受伤过于严重,成了植物人,吴定咏又带着村干部经常前去他家看望慰问,希望帮助其家人重振精神。看到吴定咏为了他们这样地东奔西走,梅留恩的父亲梅官赐十分感动,每次看到他都会感谢地说:“你是一个好干部,是一个好党员啊!”
2020年3月份,由于防疫的要求,村组道路封锁,贫困户外出买东西不方便,吴定咏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主动帮贫困户买生活物资。不仅如此,他自己还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千元帮贫困户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另外,他一刻不忘自己包保的贫困户,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也会定期去贫困户家中走访,询问生活情况。2020年8月9日,扁担埒村里有户贫困户在得知吴定咏在堤上防汛,抢着要去给吴书记送去自家种的甜瓜,感谢他对自己家的帮助。
他是脱贫致富“带头人”
每新驻点一个村,吴定咏就会思索该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一户一策”扶贫方案,明确整村脱贫致富措施。在探索脱贫致富的途中,吴定咏深刻意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贫困户掌握了劳动技能、解决了就业无门的困扰,才能让这个村“活”起来、富起来。
驻点扁担埒村时,村里有几个龙虾养殖大户,这让吴定咏动起了心思——能不能在龙虾养殖上做做文章?他积极奔走,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获得了县供销社八万元的投入,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一下子将养虾规模扩大了近1倍。他又购来农业方面的书籍来扩充村图书室,并鼓励村民前去学习,他还请来县供销社的领导和农技专家,来讲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及供销知识。两年来,该村同德养殖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达万余元;驻点上五房村时,他和村两委积极引导能人回乡,创办了润恒制衣厂,带动村18个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6人;今年刚到新埒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他召集村两委开会,提议要根据村里实际情况,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并主动与镇扶贫办对接,积极向上申报扶贫项目,摸索“村党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经过他们的努力,灿坤蔬菜种植合作社在新埒村落地生根。新建大棚119个,种植大棚西瓜40亩、辣椒40亩,带动了5户贫困户就业。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吴定咏说道,“脱贫是一场持久攻坚之战,不能辜负党委政府的重托,更不能辜负困难群众的期望。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第一书记,我一定会担起自身的责任, 尽心尽力为民谋福利。”(作者:邓神友 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