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碧水潺潺,田园如画。
静卧荆山深处,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这里就是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湖北省深度贫困县——保康县。
2019年4月,保康县全域脱贫摘帽,65个重点贫困村退出,8.37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摆脱贫困的群众笑了,学得一技之长的莘莘学子们笑了,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扶贫干部们也笑了……
这幸福的笑容,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荆山南北,如一粒粒种子在保康大地生根开花。
“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三年多以来,让保康这片古老的土地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保康县紧紧围绕“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建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迄今,全县架设光缆线路1.1万公里,建设通信基站980个,宽带和4G信号在全县实现全覆盖。
一根网线,可以使特色农产品飞出保康大山,可以使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走进农村,乡村触网升级、焕发新的生机。
2016年,保康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电商运营中心,3000万元的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如今的保康,“四通一达”物流网络覆盖所有乡镇,邮政速递覆盖所有村,全县快件日吞吐量达15000件。
供销蜂鸟、绿珍农业、广经天下,一批电商企业平台开启爱心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三位一体”电商扶贫模式,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线下配送……让更多贫困户通过网络营销实现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网络交易额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31%。今年1至8月,农产品线上销售额1.88亿元。
保康探索“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的网络扶贫模式,带动全县高标准发展特色农业基地50多万亩,辐射带动3万余户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电商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目前,全县中小学校实现了宽带接通率、班班通配备率等9个100%目标,建成教学点网校25所,搭建了互动课堂平台,让山里孩子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育。
手把手教学,一对一辅导。
疫情期间,特校老师万祖明当起了乔青青的“周末父母”,不仅教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教会她使用手机上“网课”。
“‘互联网+健康扶贫’打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生资源合作体系,通过网络分级诊疗和远程会诊等方式,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保康县卫健局局长李昭晖表示。
数据智联结,指尖善动力。
从最美乡村到4A景区,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县长到局长,从媒体主播到乡村农民;从栏目直播到现场带货直播……
一个个官员民众,化身“网红”带货直播保康农产品和山水风景,全国亿万网友通过“云上保康”云游保康。
指尖一点,茶叶、木耳、香菇、水果等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大山,鼓起了山民的钱袋子。
一场接一场的“带货直播”网络公益活动风生水起,加快推进经济复苏进程:
好山好水酿好酒。7月2日,一场“暖心助企、复工复产”公益直播活动,让5万名网友从“云端”走进尧治河酒业酿酒车间,共同探寻数十道古法酿酒的奥秘;
7月6日,保康县融媒体中心在店垭镇神农四季蜜桃园举办“暖心助农复工复产”公益直播活动,吸引2万多“云端”客户在线观看,1小时就卖出了20吨蜜桃;
“山鸡蛋一块五一个,50个包邮!”每天上午10时,保康县马桥镇河南坪村村民唐文秀,准时来到直播间直播带货。直播间从2017年开办至今,已有3万多粉丝。直播间里的货物有核桃、香菇、干菜等干货,也有竹笋、香椿、蜜桃等应季果蔬……
互联网不仅让特色农产品飞出了大山,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