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扶贫路上的“初心”与“使命”——记荆州开发区滩桥镇扶贫办主任王昌玉

王昌玉梳理贫困户信息 有人把扶贫工作比作“烫手的山芋”和“难啃的硬骨头”,但在荆州开发区滩桥镇,有一位90后小伙却“不信…

王昌玉梳理贫困户信息

有人把扶贫工作比作“烫手的山芋”和“难啃的硬骨头”,但在荆州开发区滩桥镇,有一位90后小伙却“不信邪”。

他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一名选调生,更是要带着这份感情扎根基层,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

他就是滩桥镇扶贫办主任——王昌玉。

河南小伙请缨加入扶贫队伍

生于河南南阳一个小村庄的王昌玉,2017年4月,通过选调生招考,来到了离家300多公里的荆州开发区滩桥镇,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滩桥镇需要再添人手开展工作。”刚来滩桥镇党政办工作3个月不到,王昌玉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到扶贫工作中。

作为全镇扶贫工作业务具体负责人,王昌玉担负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落实的重任。

为尽快熟悉滩桥镇的贫困户情况,王昌玉花了1年时间,走访了所有村,摸排了1000多名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手机通讯录里都是贫困户的号码,微信里好友大部分都是贫困户。

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尽量不漏接一个电话,错过一条信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并将这一要求付诸于行动。

将“精准帮扶”作为“头等大事”

滩桥镇是荆州开发区唯一存在贫困人口的镇。在前期摸排中明晰任务:该镇贫困人口有4000人,21个村居都存在相当数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100多户贫困户房屋需要改造,近200人还没有吃上自来水,500多名贫困学生需要教育补贴去读书,还有许多贫困户要进行残疾鉴定。

帮助贫困户脱贫,成为摆在王昌玉心头的大事。每天从早到晚,他不是在走访贫困户,就是在帮助协调扶贫措施落实,时时了解贫困户的变化,为贫困户及时送去帮扶的好政策。

他一刻也停不下来,却没时间关心自己个人问题。2019年,女友为了王昌玉来到荆州工作,2人终于结束了多年的异地恋,“原以为到荆州上班,两个人距离更近了,可来了后才发现他太忙了,有时候一个星期都见不着人。”但女友明白王昌玉的坚持,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他。

危房改造“不落一人”

“小王,你啥时候来我家坐坐,看看我的新家修得怎么样?”在五三村贫困户张纯新的家里,新铺的地砖格外明亮,干净的桌椅摆放整齐。

张纯新的家里有3口人,因妻子患有残疾,女儿还在读书,生活比较困难,2014年被纳入扶贫帮扶对象。家庭唯一住房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有破损,木窗户因为雨水浸泡时间长,总是吱咛吱咛响,一到阴雨天就漏雨。

“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真是苦不堪言。”张纯新说,王昌玉知道情况后,迅速为其申报危房改造,并积极动员企业进行捐助,在各方的努力下,张纯新的房屋进行了重建,看着宽敞明亮的房间,全家人高兴不已。

张纯新的脱贫故事只是王昌玉帮扶群众的一个片断,在他的积极带动和协调下,滩桥镇122户危房改造贫困户都住进了新房,以“不落一人”的扶贫精神践行着初心与使命。

让他们脱贫脱困“换新颜”

“因病返贫”是扶贫工作的“硬骨头”。花湘村叶芳一家有6口人,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叶芳家顺利脱贫出列,但好景不长,2019年4月,叶芳被查出患有尿毒症,这让一家再陷困境。为了不让这个家庭因病返贫,王昌玉第一时间了解她的病情,并积极向上级反映,请求帮助。开发区领导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多方联系从荆州走出去的广州华侨医院专家尹良红,对叶芳进行视频连线跨地域问诊。

观寺村的罗南在咸宁读大学,早年母亲改嫁,2018年父亲因病去世,罗南与家里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4年,罗南家被列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家里通过种植果蔬,年收入达1万多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家里的收入较去年下降很多。今年9月,罗南就读的大学即将开学,需要学费5000元,一家人很是着急。王昌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联系爱心企业,为罗南捐助学费,解了其燃眉之急。

扶贫先扶志,为了帮助贫户群众重拾生活的斗志,王昌玉还组织举办了“聚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宣讲活动,带领脱贫模范户在全镇进行巡回宣讲,让贫困户给贫困户面对面讲故事、谈感受,引导广大贫困户要靠勤劳致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吃透精神,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在开展扶贫工作期间,王昌玉多次带领办公室一班人、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性文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学习固然很重要,但若是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去,那么理论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守成者、懈怠者没有出路,惟有奋进者、搏击者才有未来。我们要勇于直面现实困难的挑战,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如此往复循环,只有一刻不停的提升本领,在实践中持续补足短板,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王昌玉的其中一个扶贫日志本上,他这样写道。

如今,在脱贫工作的收官之年,王昌玉的身影更加忙碌了。他常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552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