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多措并举 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昔日的贫困县,如今的魅力山城,摘掉了贫困帽子的保康,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呢?保康多措并举,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实施产业扶贫,托起了贫困户稳稳的幸…

昔日的贫困县,如今的魅力山城,摘掉了贫困帽子的保康,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呢?保康多措并举,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实施产业扶贫,托起了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青辣椒、红番茄,蔬菜大棚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襄阳屋脊、高海拔山区村龙坪村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我们这个棚实行的是无雨栽培和滴灌技术,露地基本上快罢园,但是棚里面可以长到11月底,一个棚的收益在一万二到一万五左右。”龙坪村党支部书记谢志勇说。

蔬菜种植,是龙坪村的扶贫主导产业。虽然自然环境适宜,但长期的蔬菜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出现减产。保康县农技部门带队去外地学回高山蔬菜避雨栽培技术,转型升级蔬菜产业。今年,由县财政出钱、村里监管、农户实施的18个蔬菜大棚,在龙坪村开始试点。

“试用页面喷湿,对植物调节进行改良,7月份保康下了43天雨,露地蔬菜一亩地只有六七千斤产量,但是大棚产量基本上能增加一半,效益也增加一半。”龙坪镇农技中心主任姜平介绍说。

一个大棚就能收入5万4千块,眼面前实打实的收益,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申请加入。

“辣椒长出来形状好,老板都喜欢要棚里面的,比我们露天种的价钱要贵个五六毛,明年我也加入他们一起种大棚蔬菜。”村民秦慈成说。

村集体产业,给乡亲提供专业技术和就业岗位;政府扶持政策,则引导农户放弃“等靠要”,从被动“输血”变自我“造血”。

近年来,保康出台产业奖补政策,给贫困户发放3亿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让每一个村都有专业合作社;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的稳定致富产业。

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锅厂村村民冯长才,先前靠种粮勉强维持生计,刚想着试种茶叶,就被浇了一头冷水。“当时遇到霜冻天气,一开始还看不出来,结果太阳出来一晒茶全黑了,那一批茶全部扔了,心疼得不行。”

让冯长才没想到的是,保康政府未雨绸缪,早早出资98万为全县农户购买了防贫保险。一旦产业受灾,生活陷入困境,保险公司会根据受灾情况给农户补偿。冯长才和店垭镇的64户受灾茶户,很快领到了9万4千多元的理赔款。

“不要我们自己掏一分钱买保险,都是国家帮我们买了,心里更踏实了,更有底气,我们现在田全部拿来种茶,可以大胆地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冯长才说。

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更不能让农户脱贫再返贫。保康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先后启动实施深贫保和防贫保工作以及常态化监督机制,为扶贫产业发展“护航”,也托起了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5565.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