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二十九载如一日 将初心“镌写”在田间地头——记石首市东升镇扶贫办主任李建武

从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到乡镇扶贫办主任,29年来,李建武都在做着同一件事——29年如一日的奔波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谈心、交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用…

从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到乡镇扶贫办主任,29年来,李建武都在做着同一件事——29年如一日的奔波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谈心、交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用他的话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更愿意做与农民打交道的事。

主动请缨 勇做扶贫人里的“尖刀兵”

2014年,在石首市东升镇杨林村连任12年党支部书记的李建武调任到东升镇政府机关工作。2018年,原镇扶贫办主任退休,镇扶贫办主任一职成为镇里的“老大难”。扶贫工作政策性和业务性极其强,很多镇干部都望而却步。在征求机关干部意见时,李建武第一个向镇主要领导请缨:“我在农村干了二十多年,若组织需要,我愿意做“尖刀兵”,投入精准扶贫工作。”这一承诺就是3年。三年来,在他和扶贫专班的共同努力下,东升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3户4847人全部脱贫。东升镇多次代表市级接受省级考核评估。

刻苦钻研 扶贫政策的“活字典”

“在填写政策性报表资料的时候,只有再三跟李主任确认后,才跟吃了定心丸一样,才敢于下笔。”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提起扶贫政策的“活字典”李建武,无不不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为了吃透扶贫政策,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有的事。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挑灯夜战,认真学习各项扶贫政策知识,随时掌握最新扶贫动态和政策。“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业务能力过硬,才能当好‘排头兵’和‘领头雁’,任何时候,必须要先学一步、先懂一步。”李建武说道。从扶贫“新手”到扶贫“老兵”,李建武一直用军人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扶贫笔记本已经填了好几本。在镇村扶贫干部眼里,李建武是当仁不让的扶贫政策“活字典”。

任劳任怨 为民排忧的“贴心人”

东升镇黄家潭村7组贫困户谭桂枝家,是李建武的结对帮扶户。1962年出生的谭桂枝,患有慢性病,服药多年,丈夫早逝,与儿子相依为命。为帮助谭桂枝家脱贫,李建武时刻把谭桂枝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多次来回跑,为谭桂英母子申请低保,保障基本生活;争取危房改造政策,解决住房问题。同时,积极动用身边资源,为其子介绍稳定工作。除了政策范围内的帮扶,李建武还经常上门与谭桂枝家交心谈心,定期送去单位工会发给自己的生活福利品,帮扶解决日常之需。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家人也有时候也不理解,但李建武从不过多解释,他常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知道农民的艰辛和苦楚,我比他们相对富裕些,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尽点爱心是应该的。”

“要是没有李主任的倾力帮忙,今年丰产的蜂蜜怕是要折本了。”今年39岁的陈红林,是东升镇范兴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从小患有侏儒症,身高只有1.17米的他只能与父母相依为命,全家仅靠种点责任田勉强维持生活。身残志不残,陈红林坚信,只有勤劳才能脱贫致富。经多方考察,陈红林尝试了蜜蜂养殖。今年10月,陈红林蜜蜂养殖喜获丰收,蜂蜜、蜂王浆的产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产蜂王浆100斤,蜂蜜1600余斤,但是突发的疫情、灾情,给陈红林蜂蜜销售带来了挑战,一度面临滞销的困难境地。李建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时间向镇领导和市扶贫办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发出消费扶贫倡议,全力动员机关干部、社会组织、爱心人士采取“以购代捐、以买带帮”形式,帮助陈红林销售蜂蜜。目前,陈红林的蜂蜜已销售已罄,增收9万余元。为帮助陈红林发展壮大养蜂产业,李建武和驻村工作队还帮助其申请了小额贷款3万元,解决资金难题;鼓励他参加电商培训,在电商协会的支持下,陈红林在淘宝上也创办了自己的网店,线上线下齐销售。如今,陈红林成功脱贫,在致富路上也越走越坚实。

敢于担当 脱贫攻坚的“螺丝钉”

今年,突发的疫情、灾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为切实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李建武带领专班,一村一村督办,一户一户上门摸排,点对点输送、积极对接招工企业,多措并举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目前,全镇2082个贫困人口成功返岗就业,为169个弱劳动力落实了公益性岗位。

作为镇扶贫办主任,在统筹全镇扶贫工作的同时,李建武还有另外一个任务——结对帮扶贫困村。他联系的是省级贫困村陈家铺村,经济基础差,村党支部涣散,一直是镇里的落后村。三年来,在李建武和村两委、工作队的齐心努力下,陈家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606万元,实施水毁修复工程,疏通了主干渠2000米,硬化沟渠2900米,修复人行桥、机电井桥6处以及渔场险段公路的护坡工程。实施亮化工程,在全村主干路上安装路灯308盏;成立长隆虾稻连作合作社,将226户约1200亩水田集中流转;引进调关镇养虾能手唐柏春来村投资500万左右,成立长隆虾稻连作合作社,扶持15户贫困户利用83亩农田发展虾稻连作产业,每亩年增收约3500元。引进葡萄种植能手刘建国在铺庵咀流转土地230亩种植葡萄,投资300万左右成立建丰葡萄合作社,带动23户贫困户进社长期务工。此外,还引进了南莲湾、佳缘苗木合作社,聘用15名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全村59户贫困户增产增收,每年增收约6793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75000元。2019年,全村76户210人全部脱贫,成功实现整村出列。

“贫困户的事,就是自己最大的事。”脱贫攻坚路上,李建武用真心、真情,不断践行着扶贫人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胡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5919.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