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傍晚,当大多数人已经忙完一天的工作开始休息的时候,这一家却还在忙碌着,屋子里不时传出哒哒哒的声音,这是杨落新一家正在加紧赶制服装。
今年52岁的杨落新,家住天门市蒋场镇堤湾村,两年前,他查出直肠癌,虽经治疗后已好转,但每天身上都要绑着一根导气管,行动不便。当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动作熟练而灵活,杨落新说:“这几天天气降温降得快,工厂的订单比较多,催货催的紧,我要抓紧时间把这批货赶紧做完。”
杨落新是今年才开始在家做服装代加工的,他为人忠厚耿直,因为做出来的服装质量好,深得当地服装厂老板的信任,都选择把服装代加工订单交给他做,他过硬的缝纫本领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几年前,他跟随打工队伍,远赴福州、莆田、泉州等地务工,勤恳好学的他,在那里学到了不少缝纫技巧。
2018年,杨落新因为身体不适回到老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有直肠癌,需要住院治疗,三天一透析,两天一检查,不到一个月医药费就堆积了2万多元。加上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一时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身上。面对家里的困境,妻子每天变成了“大忙人”。医院距家来回一趟近50多里路,为了省钱她每天骑摩托车两头跑。一边照顾家里的老人,一边筹钱为丈夫治病,家庭的重担犹如一座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命是保住了,但是他每天腰部都要插着一根导气管。出院回到家,驻点帮扶干部和村委听说他家里的情况后,一同来到到他家探望,并指导他如何申请医保报销和大病救助。
2019年,大病初愈的杨落新并没有就此停歇,他又去到福建务工,但此时身体的诸多不便已给他造成困扰,加上父亲年龄大了,需要有人照顾,他思虑再三,决定回到老家再谋生计,由此,杨落新萌生了在家做服装代加工的念头。
说干就干,但购买设备的资金和订单来源成了硬生生摆在他面前的两大难题。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了解他的想法后,主动与其沟通,并向其介绍金融扶贫政策,帮助他解决困难,鼓励他放心大胆的去做。很快,杨落新拿到了扶贫贷款,购买了制衣设备,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没有订单,村干部就和他一起去镇上的服装厂商洽,由服装厂提供生产原料,杨落新在家进行服装产品的初加工,再经过服装厂完善后销往市场。渐渐的,在多方帮助下,杨落新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如今的杨落新,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经过几个月的运作,他的家庭服装加工作坊已逐步走上正轨,他和妻子尽心尽力,用质量赢得了本地各制衣厂的信赖,订单连续不断,他加工的产品供往多个服装厂,家庭月收入已达七千余元。对这一切,杨落新深有感触的说道:“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对我的耐心细致帮助,在厂子里打了十几年工,我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了,我会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大步迈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通讯员:董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