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荆州市人民检察院驻吴王庙村工作队以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攻坚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攻坚文件精神,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根据吴王庙村实际,始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五年来,该驻村工作队紧密围绕扶贫工作任务,脚踏实地搞服务,根据村情做工作,走遍了吴王庙村的每家每户,踏遍了村里的沟沟壑壑,
把足迹深深印在了全村6.8平方公里土地上,烙在了吴王庙村2792名村民心坎里……
―—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脱贫致富要靠党建引领,党支部要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充分带动全村党员、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改变落后面貌。”这是荆州市人民检察院驻吴王庙村工作队驻村时立下的工作目标。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党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让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充分发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头雁作用,使吴王庙村党建工作成为洪湖市基层党建的一面旗帜。
几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倡导下,吴王庙村召开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三评三讲”会议已成常态,通过深入学、互相评、大家讲,党员、群众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提升,脱贫摘帽、勤劳致富的进取意识越来越强烈。以村委会主任周满堂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主动成立海纳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帮助社员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在开展各种种植养殖技术、信息服务的同时,及时组织时令蔬菜的收购与销售,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要致富关键还得靠产业!”经过调研和走访,驻村工作队发现光伏产业的广阔前景。他们东奔西跑,为村里引进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加6万多元的收入。“土地流转、蔬菜产业也能帮助致富!”驻村工作队又带领村“两委”干部发展煦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带动104户贫困户脱贫;采取“农户(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实行以奖代补、先种后补,一手建起吴王庙村蔬菜产业基地,千方百计为农户找渠道,先后带动5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吴王庙村依托各项产业、各类措施,全村112户贫困户321人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1.77万元。
―—彻底根治“老大难”问题。2015年,驻村工作队初到吴王庙村时,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水电设施老化。每逢雨季,外洪内涝、道路泥泞,农资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工作队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带领村“两委”班子,跑农户,访部门,充分调研、积极协调,田间地头、灌渠泵站,常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通过不懈努力,一条15公里长的标准化水泥路贯通全村,通组到户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筹资80万余元进行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使人居饮水安全有了保障;筹资600余万元,先后疏通沟渠近万米、新建跨渠水槽4处、改造危桥3座、修缮泵站13座,1.5万米排灌渠道得到硬化……如今的吴王庙,放眼望去,道路宽广,沟渠笔直,绿树成荫,碧波荡漾,过去影响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由此得到彻底根治。
通过强化乡村环境整治,吴王庙村不仅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而且还栽植树苗2万余棵,架设路灯240盏,设置垃圾桶200个,新建垃圾池150个,购买垃圾转运车2辆。同时,还建设了塑胶篮球场和电子显示大屏,统一规划的20座小洋楼、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儿童幸福之家、老人幸福食堂、文化广场、人民乐园等。目前,星潭子生态农业休闲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2019年,湖北省民政厅等单位领导到吴王庙村调研后感慨地说:“这哪里是贫困村,像是城里的社区。”
―—潜力帮扶“患病缺劳”贫困户。“扶贫工作中,最难解决的还是那些患重病、没有劳动能力的乡亲。”对于这些人,工作队的同志们都一一记在心里,刻印于脑海。他们多次积极向荆州市检察院党组汇报,争取对口支持扶贫专项资金60万元。从检察长到检察干警,与贫困户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每年近200人次到村走“亲戚”、献爱心,几年下来捐款捐物共计14.3万余元。
在走访排查中,工作队得知吴王庙村共有患病缺劳贫困户73户206人,分别占全村贫困户总数的65%和64%。在结对帮扶中,工作队注重因人施策,潜心进行帮扶。2020年,贫困户余远堂的儿子余辉兵查出肺部肿瘤,需要住院治疗,对于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远在武汉陪儿子看病的余远堂,鼓励他调整心态,陪儿子积极接受治疗,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康复。同时指导其办理转诊手续,转院至省肿瘤医院,帮助其落实“985”医疗报销政策,并为余远堂落实光伏发电公益岗位、为其家人喜送上米、油等慰问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2016年,贫困户孙敢法在贫困人口识别负面清单中,因其女婿在城镇有商品房、有小车这一“硬伤”而取消了低保,成为一般贫困户。孙敢法当时想不通,有情绪,几次找村委会“扯皮”。驻村工作队队长陈雪飞得知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宣传扶贫政策,细心地帮他找工作。后来,他推荐孙敢法到洪湖东方超市当清洁员,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2018年,孙敢法因腿关节手术不能久立,辞去了清洁员工作。工作队又与村“两委”干部商量,让孙敢法担任村里宣传员、保洁员,一年少说也有几千元收入。提起这事,孙敢法心存感激!
大到村级发展规划,小到家长里短,工作队的同志们总是尽心尽职,亲力亲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解封后,为了尽快组织贫困群众外出务工,他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在关键时期一连5天跟所有贫困户电话沟通,先后组织130多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没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在他的帮助下,也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只有保证了贫困人口的就业,才能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工作队队长这样说道。
对贫困户的冷暖,他们毫不含糊,从不懈怠。从2015年开始,工作队长陈雪飞就与贫困户刘梅伢结对在一起,陈雪飞将其视为亲人,坚持每周入户走访。有一天晚上,刘梅伢受凉患上重感冒,她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给陈雪飞。陈雪飞马上联系村内医生上门为其诊断、开药,直至刘梅伢吃完药睡着后,他才悄悄离开。刘梅伢后来逢人便夸“陈队长比我的亲儿子还要亲!”
从“三万”工作到精准扶贫,工作队长陈雪飞驻村工作一干就是10年,荆州市检察院党组曾多次考虑到陈雪飞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想将他调回院里,帮他换一个轻松些的岗位,都被他婉言谢绝。吴王庙村文化达人黎维刚在诗词《扶贫名将陈雪飞》中称赞:“使命初心长在心,扶贫重担未离身;铁鞋踏破访贫户,陋室交流查病根;亲属病亡难祭奠,田间奔走助耕耘;新潭十载餐风雨,村变繁荣勇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