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贫困村发展蔬菜产业 紧握致富“密匙”

走进沙市区岑河镇沙口村,一幅新农村美丽画卷铺展开来:宽广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修剪整齐的行道树郁郁葱葱,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图书室、卫生室、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京东扶贫小站、蔬菜交易配送…

走进沙市区岑河镇沙口村,一幅新农村美丽画卷铺展开来:宽广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修剪整齐的行道树郁郁葱葱,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图书室、卫生室、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京东扶贫小站、蔬菜交易配送中心、鸡枞菌项目基地、冷库等扶贫项目展示喜人成果!田间地头的一排排蔬菜大棚透出勃勃生机!扶贫车间里的农民群众干的热火朝天……。近年来,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沙口村紧紧握住绿色蔬菜为主导产业这一致富“密匙”,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因地制宜 找准发展路径

沙口村位于岑河镇南端8公里,于2015年5月由原沙口、农兴、东市三村合并而成。合并后总人口3426人,850户,辖11个村民小组,共有确权耕地面积10567亩。现有贫困户70贫困户193人。2014年之前,沙口村还是一个村级无集体产业、无农业带头经营主体、无村级主导产业的“三无”建档立卡贫困村。

怎样让沙口村精准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群众靠什么来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如何打破“瓶颈”?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项目,又该怎样经营呢?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沙口村支部书记范厚平的脑海里,他深知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时不我待!沙口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村情的基础上,都深刻认识到,虽然沙口村经济发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但沙口村既具有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耕作技术成熟、蔬菜种植经验丰富、适于集中连片开发的地域多、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利、劳动力富裕等客观条件,也具有空气纯净、水质洁净、土壤肥沃、光照时间长、适于发展高品质绿色蔬菜产业的独特优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去尝试,连收获胜利果实的机会都没有!”范厚平决心以发展蔬菜种植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2014年,沙口村成功申报并通过了一批切实可行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农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4年5月时任广东一家制造企业厂长一职的沙口村“能人”雷中海,在范厚平的盛情邀请下,辞去高薪工作,回村担任农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在资金政策的支持下,雷中海和社员们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建成40个占地33亩的蔬菜大棚,并成功引进种植八个不同品种的蔬菜。合作社与荆州市区内的大润发、中商百货、好邻居及其它大大小小二十多个超市建立了订单销售的合作关系,价格、销量和市场都有保证,每天都有专车往市区内配送各类新鲜的绿色蔬菜。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贫困户60余人发展蔬菜种植或就业,每年用工达2000余人次。

整合资源 做强扶贫产业

农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逐步发展壮大,成绩喜人!这着实为沙口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没几年的时间,沙口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如2016年,沙口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将本村年轻党员余庭发展为骨干,成立荆州市农至康蔬菜合作社。合作社集种子、农药、化肥销售和技术指导、蔬菜回收于一体,先后试种出广东菜心、5号白菜、丑八怪香瓜等市场需求大、价格好、产量足的新型品种,并在全村进行推广。合作社发展至今,果蔬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以上,2019年销售蔬菜10000吨,销售收入达600万元以上,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50人。

经过两年的发展,虽然沙口村蔬菜种植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种植基础和市场基础,但是布局比较分散、市场竞争力弱、营销渠道窄,依然是影响绿色蔬菜产业提质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制约。

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沙市区的蔬菜品牌,提升蔬菜的品质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更多的市民吃到便宜,新鲜的绿色蔬菜,2019年底,在区、镇两级大力支持下,沙口村联合本村的农至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海蔬菜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田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童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农威蔬菜专业合作社五家合作社,于2020年1月6日成立了荆州市庆送定制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始重点运营沙市定制菜园绿色蔬菜配送项目。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荆州市庆送定制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充分发挥抱团发展优势,向市内城区居民及超市配送了低价优质蔬菜共计491万斤,向荆州市外运送蔬菜230万斤。沙口村乃至岑河镇没有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使本地农户和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益。同时,面对疫情,该联合社也努力回报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32次定向捐赠紧缺防疫物资及蔬菜,共计27万元。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该合作社果蔬销售额达900万元,发放劳务费175万元,村集体分红达20万元。

此外,为提升沙口村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打破“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发展局面。沙口村还格外注重发展新型特色产业。

2018年,沙口村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农业项目,了解到该公司的黑皮鸡枞菌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足,便探索与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统一购销”一体化的模式。在做足前期的民主评议、申报和立项等准备工作后,争取到区级扶贫资金127万元,建设完成项目基地的灌溉设施、生产道路和冷库,购买50千瓦的变压器一台,引进鸡枞菌种4万棒,建成4个总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钢构恒温大棚。沙口村“两委”以“集体+农户+贫困户”为框架,注册荆州市锦岑食用菌有限公司,该公司的鸡枞菌项目自2019年底投产,在2020年春节前,平均每斤价格在33元,一个棚每天产生效益1万至1.5万,两个棚的鸡枞菌除去开支每天净利润有三千多元。同时该鸡枞菌项目在旺季时,每天能吸纳农户及贫困户40人多人就业务工,每天发放工资4000多元,每个月为贫困户带来1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同时村集体收入也非常可观。沙口村还优先安排受疫情影响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和本村的贫困群众就近到基地务工,负责摘菇和削菇。本村村民和贫困群众足不出村,每天每人可以增加8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目前项目非常稳定,还吸引很多人来参观考察,真正发挥出了扶贫产业在增加集体收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作用。

富民强村 握紧致富“密匙”

沙口村坚持把贫困群众聚在蔬菜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蔬菜产业链上,不断紧密绿色蔬菜产业与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稳定就业、稳定致富,脱贫不返贫。

沙口村灵活运用“扶贫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通过资金扶持等方式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资料、前期投入问题。通过企业与政府合作解决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问题,把贫困户变为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社员、产业工人,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村850户农户中有700多户(其中,贫困户53户162人)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年户均增收2.2万元以上;制订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利益联结管理办法,与经营主体签订扶贫协议,为贫困劳动力新开发就业岗位36个,年人均增收1.6万元以上;针对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采取订单式培训、企业代训、就业奖补等办法,建立技能培训基地1个,开展定岗培训贫困群众162人,就业率100%;坚持把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作为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近就便务工增收的主要平台,5年来累计吸纳临时用工3.8万余人次、发放工资404.2多万元;发挥蔬菜产业综合带动效应,蔬菜产业项目共流转土地1108.13亩,向896名群众(含贫困群众49户157人)兑现流转资金72余万元;蔬菜企业收购散户种植蔬菜10.2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3.6万余元;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的观念更加牢固。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沙口村扶贫干部用心用情、致富能人引领示范、全村群众齐心协力下!沙口村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一穷二白”的困窘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现如今沙口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45万元;沙口村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542元增加到2019年的18370元;沙口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现有的70户193人的贫困人口也全部实现脱贫出列。(荆州市沙市区扶贫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6484.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