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市区观音垱镇坮林村坚持以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工作方向来开展扶贫工作。通过5年的持续扶贫工作开展和驻村单位多年的大力支持,坮林村村集体收益从2015年的6万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5.8万元,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
构建“党建+扶贫”模式,凝聚党员先锋模范力量
2018年,为增强帮扶力量,让扶贫工作更显成效,坮林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分析本村党员的整体结构后,经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制定了“坮林村党员一帮一方案”,村“两委”干部带头,挑选有意愿且有服务能力的党员认领一户贫困户作为结对帮扶对象,要求每周至少上门一次、每月至少帮助解决或办理一件以上的实事,并在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汇报本月工作开展情况。
自这项活动开展以来,不少党员主动帮助贫困户清扫庭院杂物,帮助收割水稻,帮助独居贫困老人就医等,不仅提高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还激发了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基层党员的凝聚力,有效发挥了坮林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多措并举整合产业资源,为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坮林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搭建市场桥梁,协助创立湖北省荷尖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指导村办企业引进湖北君泰农业公司,联合打造以荷塘鳖、莲稻虾、特色果蔬为主体的生态园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将“推动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作为坮林村发展的第一要务。
坮林村现有的村集体增收项目有400亩集体土地发包收益、50KW光伏电站收益、林盛农业投资收益、君泰农业产业扶贫收益、荷尖文创入股分红收益,在沙市区、观音垱镇两级党委镇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项目的顺利运营均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今年年初坮林村又自主投资40万元开发了30亩“援贫果园”项目,现提供5个贫困户固定用工岗位,带动近百户村民参与发展。截至目前,坮林村发展特色产业虾稻、藕稻连作带贫率达9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指导、土地流转、产业分红、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带贫率达85%。在多项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之下,2019年贫困户的贫困户现金分红2.6万元,公司入股分红达1.1万元。
以文化振兴促乡村发展,让发展红利惠及每一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坮林村多次组织开展“我脱贫、我感恩”主题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广播、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典型的事迹,传播自立更生、勤劳致富的实干精神,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走出去”,让他们用劳动改善生活。同时为一步打造文明淳朴乡风,在村内筑建“举人台”,传承国学经典,将索氏宗族的后代传奇人物故事上墙布展,用以作为新农村建设之精神柱石;打造“莲心苑”户外廉政教育园建设,提升全民参与学纪、倡廉、守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建设文化广场,打造“百姓大舞台”,定期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坮林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红利”惠及于民工程,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整治两提升”,推进农村改厕,整治荒废堰塘、改善通道绿化,实现“亮化工程”,完成村中心道路刷黑等,使坮林村的水更清、树更绿、路更畅。2019年,坮林村更是被评选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