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红石吹来阵阵春风——通城县麦市镇红石村脱贫纪实

“冬来天气正严凝,红石山高策马登。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这两句诗正应景了红石村近几年的变化。 红石村位于通城县东南部黄龙山脚下,六年前它还是一个…

“冬来天气正严凝,红石山高策马登。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这两句诗正应景了红石村近几年的变化。

红石村位于通城县东南部黄龙山脚下,六年前它还是一个因贫穷而出名的小山村,如今却因脱贫而出名。红石村是如何从偏僻贫穷的小山村蜕变为“山美村富”的小康村的呢?这得归功于扶贫工作中那缕缕温暖的春风。

第一缕春风——选好主心骨 激发队伍活力

红石村是山区和软弱涣散村。201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通城县大力实施“红色头雁”工程,结合此次村“两委”换届,在选育环节用足力气、下足功夫,选好了主心骨,建强了战斗堡垒。

当兵转业的何江龙当选村书记,有着8年兵龄的何争胜当选为副书记,当时何江龙25岁,何争胜26岁,是该县最年轻的村级“带头人”。

“当时村里欠债60多万,我们一点也没有退缩畏难!”有着军人铁性的何江龙敢闯敢做。

面对村“两委”班子服务发展能力不够,致富难、缺少富民产业等问题,他从支部弱化虚化抓起,狠抓支部建设,在支部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中药材、油茶产业合作社,吸引党员、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帮助村民户平增收2000元;把支部建在产业上,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经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扶贫超市,销售村里的农副产品,一年收益20多万;新建光伏发电,村里大理石厂以及蔬菜基地带来的收益,一年有11万的村集体收益,村支部一跃成为乡镇“红旗”支部。

第二缕春风——借地生财 增强脱贫动力

在井堂村水果基地旁边,还有一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红石村蔬菜基地。贫困户丁国民正在地里施肥,另外几位村民正往车上装菜。

“由于红石村耕地少,是典型的山区,一部分村民搬迁到了麦市集镇附近居住,所以在靠近集镇的井堂村租赁了20亩基地,种植蔬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负责收购,带动2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驻红石村工作队队长笡宁介绍。

红石村是中南政法大学定点扶贫村,学校曾先后派出三批驻村工作队进驻红石村,帮助红石村脱贫攻坚。

他们的到来,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扶贫路上硕果累累。驻村工作队推动了村级公路拓宽、黑化和河道桥梁修缮;捐建太阳能路灯40盏,给家家户户带来光明;推进河道整治项目,打造美丽乡村;校医院持续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组织医务人员为患病村民进行现场义诊,向村民免费发放药品近10万元。

扶贫队还大力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帮扶工作。“致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斩断贫困生活的有力武器。扶贫队深谙这个道理。2017年至今,扶贫队大力支持麦市中学、麦市小学、黄龙小学、幼儿园资金及各类图书、教学设备,累计捐赠图书、文体器材、电脑、投影仪等价值35余万元。2018年7月,扶贫队还协调学校大学生志愿者到村里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活动,为留守儿童送上崭新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并开展了读书会等趣味环节,在吸引孩子们参与活动热情的同时,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

第三缕春风——脱贫再帮贫 深挖发展潜力

2018年,依托通城县县城经济产业大平台,他们扶持村里专业能手建成五和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九曲泉绿色豆制品厂,并推进建立养蜂合作社、养猪合作社、油茶种植合作社、菊花种植合作社等。在帮助红石村进行生产的同时,扶贫队还努力促进建成校园扶贫超市,努力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拓宽渠道,从而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同时,创业者也成为了致富能人。

几年间,红石村的贫困户们一批批相继脱贫。“过去由政府扶持脱贫,如今帮助别人脱贫”,部分贫困户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大家富了才算富”,九曲泉豆制品厂负责人胡秀兵说。曾经的贫困户,在脱贫政策的扶持中,他很快脱贫。脑子活络的他看到村里的水十分甘甜,特别适合做豆制品,便创办了村办企业——九曲泉豆制品厂,为了保证销售的豆制品口感的鲜美可口,胡秀兵坚持制作纯手工豆制品,用的是黄龙山甘甜的泉水,并按照传统工艺制作。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家的豆制品十分畅销,不仅销往县城乡镇各超市,作为通城的土特产,还销售到了省城里呢!“光咱家脱了贫不算,要帮带贫困户都脱贫才对得起党和政府,才对得起扶贫的好干部。”说到做到,胡秀兵动员村里5户贫困户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近10万元。

47岁“阿明猪”合作社负责人葛先明,也是曾经的贫困户,现在摇身一变,变成了养猪专业户。“脱贫后,我寻思着做点啥,想着养猪收入肯定不错,但又听说什么‘非洲猪瘟’,我就有点怕了,觉得养猪技术肯定很难学。这时,村领导特意去县畜牧局请了专家来给我授课,专家讲得很通俗,听得很过瘾,学得又快又实用。不仅如此,他们还帮我申请了扶贫贴息贷款,让我有信心大干一场。”有了技术作支持、资金作保障的葛先明,建立了300多平方米的养猪合作社,并聘请了4名贫困户当饲养员,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之路。

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在缕缕春风的吹拂中,红石村迎来了一个温暖的春天,实现了集体脱贫的夙愿。如今的红石人,腰杆儿挺得直直的,他们挥别了昨日的贫穷,憧憬着未来更加富裕、更加精彩的生活!(李新维 章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6565.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