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战略

脱贫之路 他走得稳当而坚定——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太平村贫困户胡祖海脱贫记

瘦削的身板、蓬乱的头发、无神的眼睛,历尽沧的脸,这是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太平村贫困户胡祖海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彼时的他,挣扎在贫困的泥潭中,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精准扶贫,我们与他携手…

瘦削的身板、蓬乱的头发、无神的眼睛,历尽沧的脸,这是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太平村贫困户胡祖海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彼时的他,挣扎在贫困的泥潭中,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精准扶贫,我们与他携手同行,四年过去,他已经率先走出贫困逆境,走向致富人生。

难日子 撑下来

胡祖海一家5口人,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其父亲年近七旬,左肾因墙面倒塌被压碎而被迫摘除,病情稍有好转,又在田间地头奔忙,不幸在劳作时又摔断一条腿,辛辛苦苦忙活了一生,晚年疾病缠身,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连日常生活起居都要靠人照料,曾经的家庭支柱趴下了劳作的脊梁。

胡祖海的妻子雷正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到40岁的年纪,一年上头便药不离身,劳动能力差,只能干些轻微的家务活。

儿子胡帅2006年出生,患有先天性脑部疾病,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别人家的孩子欢快地踏进学堂时,小胡帅被确诊为脑癌,这无啻于晴天霹雳,给这个雪上加霜的家庭轰然一击,从此,胡祖海走上了为儿子求医问药的心痛之旅,他们带着儿子与死神抗争。

一家人不惜节衣缩食,不耻向亲友借贷告急,社会爱心人士和亲朋好友纷纷伸出援手,为孩子治病筹借了数万元的费用,为凑足儿子的治疗费用,胡祖海卖掉了家中能够变卖的畜禽粮油,带着年幼的儿子到荆州、下武汉、上北京,四处求医,但他们最终没能战胜死神,2017年,年仅11岁的儿子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留给这个家庭的,是对儿子那份永生不能忘怀的思念和高达30万元的债务。

谈及这份苦难,胡祖海仍然眼眶潮红、泪水打转。他说:“人生难免遇到磨难,但我经历的磨难太深、太痛,中年丧子,人财两空,为了这个残破贫病的家,我不能倒下,只能苦苦支撑”。

苦日子 拼起来

胡祖海是一位刚强的汉子,他把丧子之痛深深地埋在心底,用瘦削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在苦难中坚持前行。

家有10多亩土地,他一个人打理,水稻玉米、耕种循环、日出而作、薄暮而归。春去冬来,一年的收成除去种值成本,能赚个万儿八千就算不错的结局。面对儿子求医欠下的高额债务,这一万多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胡祖海一家只能在贫困线上挣扎度日。

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荆州市妇联、荆州市联通公司扶贫工作队进驻胡祖海的村子,通过深入走访,胡祖海一家的境遇让工作队员们痛在心里,急在心上,他们要倾尽能力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战胜贫困。2016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胡祖海一家被纳入低保家庭和贫困户帮扶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帮穷先帮志”。为了激发胡祖海脱贫攻坚的斗志,工作队员鼓励他走上创业之路,关键时刻,胡祖海儿时的同学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他入股自己经营的渔场,工作队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与胡祖海交心谈心,鼓励他入股经营,胡祖海当即向工作队表态:“我不愿贫穷,也不是懒惰之人,只要你们帮我,我就要拼尽全力,走出困境”

入股渔场的决心定了,入股的资金哪里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四处奔走,为胡祖海积极争取金融扶贫政策,利用“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解决了这一难题,银行及时为胡祖海发放小额贷款10万元,解决了资金困难,胡祖海当年入股渔场的鱼苗得以及时投放。

从此,胡祖海把家搬到了渔场,投食、防病、巡护,夜以继日,为了摘下贫困的帽子,他不惜真正的“背水一战”。他要用拼搏改变命运。

他拼出了“意志”。为了扩大渔场规模,他再次向亲友借贷,将他的渔场从130亩扩大到180亩。

他拼尽了力气。农村有句老话“家有成千上万、皮包骨头的不算”。养鱼是一件极其辛苦而又极高风险的产业,从2016年底入股渔场后,胡祖海没离开渔场一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2017年7月的一天夜晚,闷热难耐的胡祖海照样在渔场巡逻。往日夜里喧闹的鱼塘呈现可怕的寂静,直觉告诉他,出大事了。他急忙打开电筒,看到了令他永生难忘的可怕的景象:鱼塘里大批的草鱼直挺挺地翻在水面,鱼肚朝上,白花花、一片片。“不好,翻塘了”,养鱼翻塘,是养殖人的灭顶之灾。胡祖海来不及多想,一边打开电闸,为鱼塘送电输氧,一边请来养殖专家现场指导,增氧、投药,持续翻塘的状况才得以缓解。这一夜,上万斤鱼翻了泡,近十万元的收入泡了汤。胡祖海欲哭无泪,拼尽全力摘掉贫帽的道路上,他又一次经历磨难。人累、心苦,拼得头破血流,他挺住了,爬起来再干。

2020年,又是一场洪灾。胡祖海的鱼塘遭遇洪水漫灌,鱼塘里十几万斤鱼损失近半。为守住最后的防线,胡祖海又是一个多月没脱下水裤,没离开鱼棚。白天请人围堰抢险,夜晚独自巡塘布网。“青山不负人,人不负青山”,胡祖海又一次顽强地度过了洪灾,挺住了磨难。

苦干、苦拼;跌倒、爬起。胡祖海要走出困境,摘掉贫帽。

好日子 干出来

“天道酬勤”。在工作和村两委的帮扶下,胡祖海凭着勤奋与拼搏,走了了贫穷的困境,开启了新的人。

2017年,他的家庭迎来了一个小成员,妻子为他生下了个健康的儿子,时年40岁的胡祖海更加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燃起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在脱贫摘帽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2018年,他收获了入股渔场后的第一桶金,当年收益分红超过了10万元,他不仅还清了银行的贷款,而且赚下了一笔后续发展资金。年底,胡祖海算了一笔帐,还清贷款和留下后续发展资金后,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22085元,人均收入达到4427元,这个收入水平已达到当地脱贫的标准,这个勤劳的汉子作出一个令家人想不到的决定,退出低保。

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清楚,在农村,很多人抢着吃低保,因为低保户享受着很多政策优惠,特别是生病住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大,胡祖海一家因病致贫,而且家里还有两个需要长期治疗吃药的病人,这求之不得的照顾,胡祖海却要主动放弃,家人当然想不通。但胡祖海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全家的低保,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国家和社会救助了我,社会爱心人士和亲朋好友帮助了我,让我一家走出了困境,但我不能把家庭的担子推给国家,推给社会。我要稳稳当当地扛起的责任,靠自己奋斗改变人生,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这是胡祖海内心的情结与企盼,也是激励他脱贫致富的动力与源泉。他专注打理渔场,兼顾自家的10多亩土地,奔忙与辛苦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脱贫摘帽成为他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苦心人、天不负”2019年,胡祖海一家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征程。胡祖海明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再见胡祖海,这个个头不高,身形消瘦的汉子依然忙碌在他的渔场,他向我们介绍:2019年,渔场规模扩大,鱼饲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下降20%左右,加之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鱼价上扬,效益上升,他入股分红获利18万元,好日子在望了。

太阳光毫不吝啬地照在胡祖海的身上,皮肤仍然黝黑,新打理过的头发整齐也柔顺,眼里散发出对新生活向往的光芒,脸上写满了对美好未来希冀的信心,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干得辛苦!走得坚定!

(通讯员李亚玲、程向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6704.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