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用脑用力用情,扶志扶贫扶心——记松滋市税务局干部王海涛帮扶贫困户的故事

6月初的八宝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百里平畴上,棉花郁郁葱葱,西瓜长势喜人,到处都孕育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在该镇保兴垸村6组的许第银老人的房屋前,红的桃、绿的李挂满枝头、成熟在即;林…

6月初的八宝镇,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百里平畴上,棉花郁郁葱葱,西瓜长势喜人,到处都孕育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在该镇保兴垸村6组的许第银老人的房屋前,红的桃、绿的李挂满枝头、成熟在即;林间简易鸡场里,200多只土鸡正你追我赶,竞相抢食。许第银和老伴忙完农活,沏上一壶热茶,正在房前小憩拉家常,好一幅怡然自乐的农家景象。

“今年这批鸡子长得快,再有个把月就可以卖了,王所长又在帮我们联系销路,真是蛮感谢他”。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精神矍铄、十分健谈的老人,就是许第银。他口中的王所长,正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另一位对象—松滋市税务局沙道观分局副局长王海涛。

故事,要从四年前说起。

2017年,许第银因患肺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在松滋、荆州两地医院住院一个多月,个人花去医药费1万多元,老伴又患上子宫癌,家庭一下子陷入绝境。重疾缠身,债台高筑,许第银对生活一下子失去信心。65岁的他,顿时老了许多,他卧床不起,责任田逐渐荒芜,房前屋后也杂草丛生。

当得知许第银家陷入困境后,宝兴垸村党支部、村委会,市税务局驻村工作组对他进行了多方帮扶,并将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而他的帮扶责任人,正是王海涛同志。一段感人的扶贫故事,从那时便开始演绎。

开动脑筋扶志:让许第银自己站起来

在村干部和邻居的眼里,许第银患病后,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流,和邻里也越来越疏远,到田间地头的时候也越来越少,因为行走不方便,大多数时间总是躺在床上。直到今天,王海涛还记得第一次到许第银家走访时的情景:屋子里杂物乱堆,两位老人卧病在床,长吁短叹,厨房里空空如也。和他交流才知道,尽管村里也尽力帮忙解决了一些困难,但在许第银眼里,前面的日子依然是一片茫然。王海涛敏锐地发现了许第银的无助和绝望,他知道,让许第银自己站起来,是帮助这个家庭的首要任务。那天,王海涛足足和许第银拉了两个多小时的家常,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讲到他的患病史,从儿女的打工经历讲到孙子上学的事。王海涛发现,其实许第银是健谈的,只是缺少倾述和交流。他告诉许第银,“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党和政府不会对他放任不管,不仅会管他治病,还会帮他脱贫,但前提是他自己要有信心,要慢慢站起来,大家一起想办法向前走。王海涛的一席话,把许第银的心结打开了,他从床上爬起来,握住王海涛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从那天以后,邻居们每天都看到许第银蹒跚的身影出现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和他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患病前那个健谈的老许又回来了。那段日子,几乎每个星期王海涛都要到许第银家去一两次,除了带来一些农用物资外,都是在和许第银拉家长里短。许第银说:王所长这么把我们当人,我们自己没有理由不“发狠”。

不遗余力扶贫:让许第银的荷包鼓起来

让许第银“站起来”,只是王海涛帮扶计划的第一步,如何让许第银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王海涛日夜考虑的重点。疾病早已让这个农村家庭一贫如洗,还欠了一笔不小的债务,家里的几亩薄田,每年的收入仅够糊口,加上两老都已年过花甲,又没有一技之长,增加收入的确困难。那段时间,王海涛除了工作之外,一直都在为如何帮许第银发展产业的事苦思冥想。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2017年下半年的一天,来自荆州城的一位老同学的电话,一下子让他有了主意,原来,老同学让他帮忙在乡下买几只正宗土鸡,说城里很难买到。听了老同学的话,他心头灵光一闪,立刻骑上摩托车到十几公里外的许第银家,和他谈了建议发展土鸡养殖的想法,谁知道许第银一听,当即便婉言拒绝,他说,尽管自己房前屋后空地很多,但自己身体还没痊愈,加上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前几年鸡瘟流行,周边好多农户都不养鸡了,而且就算养了,将来销路也是问题。王海涛心想,养鸡不算大的体力活,他们两老问题不大,估计疑虑在其它方面。他当即表示,第一笔启动资金由他来筹集,防病防疫由他联系兽医站,销售由他帮忙联系菜市场、餐馆,鸡苗、饲料由他联系送上门,你老许只负责喂养。看着王海涛期盼的眼神,许第银说:王所长,您为我这么费心,我再说不搞就太对不起人了,我来慢些边养边学。2017年底,许第银的养鸡场建起来了,王海涛说到做到,全程服务,从简易鸡舍的建设,从第一批鸡苗的进场,到第一批土鸡的销售,他全程参与,亲力亲为。有一天下午,许第银打电话说鸡场需要粗壳(一种粗饲料),王海涛在沙道观集镇找了好几家米厂才买到,等他租的三轮车把粗壳送到许第银家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许第银也不负所望,第一批200只土鸡出笼便赚了4000多元,当年共出笼土鸡800多只,纯收入1.5万余元。初尝甜头,许第银的干劲越来越大,养殖技术也日臻娴熟。如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鸡养殖“专家”。正如他所言:我一个外行,如今每年靠养鸡挣一两万块钱,而且别人鸡子有病了都找我看,这都是王所长“逼的”,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个家庭的今天。

倾注真情扶心:让许第银的日子好起来

几年来,许第银的日子一天天变好,王海涛和许第银的情谊也越来越深。许第银逢人就讲王海涛的好,说他比自己的亲儿女还亲。从过去的一件事情可以看得出许第银讲的是真心话。许第银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长年在外打工,9岁的外孙跟着他们两老生活,在镇里的小学住读。2017年,一次到许第银家走访时,王海涛偶尔得知孩子上学的费用有困难,当天他就带着学习用品和一些零食,去了小孩就读的学校,去看了艰苦环境下依然奋发读书的小孩子。他找到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了解小孩学习情况,并告知小孩子的家庭状况,当得知像这种情况可以申报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时,王海涛又辗转村委会和小孩父母打工的单位开具相关证明,最后为小孩争取到助学金1000元。许弟银了解情况后,坚强如山的汉子居然流出了泪水,这泪水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

如今,许第银的日子越来越好,养鸡收入日趋稳定,身体逐渐康复,一度步履蹒跚的他,今年竟又骑上自行车了,还担任了村里的人口普查员,他说是王海涛让他重新找到了活着的价值。王海涛,一名参加工作30多年的税务干部,用他对扶贫户的真心、真情、真爱,诠释着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扶贫情节和为民情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671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