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扶贫网消息(通讯员 郭强)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与万千战斗在一线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一样,为脱贫攻坚默默奉献着岁月芳华,为乡村振兴挥洒智慧和汗水。扶贫工作经历令这位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收获、伴他成长。他就是公安县委编办驻毛家港镇新剅村的扶贫工作队员杜尧。
风雪中坚守,只为万家灯火常明
在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春节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杜尧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做了家庭的“逃兵”,主动请缨,义无反顾赶到所帮扶的毛家港镇新剅村,投身到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中。新剅村作为一个无疫村,村民思想松懈,邻里之间聚众聊天等情况频发。针对这些情况,杜尧与村“两委”干部加强巡逻,面对面地劝返聚集人群,并通过村村响喇叭对村民进行宣传防控知识,劝导村民非必要不外出。在周边村相继出现确诊病例的严峻形势下,为防止输入性感染,他与村支部书记轮流到卡口24小时值守,彻底斩断输入性传播途径。
一个多月来,入户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武汉返乡人员监测、防疫卡口执勤杜尧一样也没落下。各项工作连轴转的同时,他心里时时刻刻都牵挂着村里的贫困户,特别是独居的五保户,时时留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在得知贫困户刘继春常年必备药品所剩无几时,他与镇卫生院、县防控指挥部联系,辗转从县城买到药品,及时将药品送到了刘继春家中。发现五保户周述成家粮食快消耗殆尽,杜尧当即步行几公里将自己的一箱泡面送过去救急。
“在万家灯火吃元宵的佳节,我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子和三岁的儿子。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扶贫干部,我不能回家,在这元宵夜,和我的村在一起,和我的五百多户村民在一起,很宁静,心里很踏实。”正月十五的夜晚,杜尧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自己的心声。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坚守,新剅村的2018位居民无一感染,128位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无一落下。
烈日下前行,只为因户施策不落一人
新剅村底子薄,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新冠肺炎疫情本就给新剅村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而主汛期长时间的强降雨又添一道“加试题”。三伏天里雨后的太阳比平时更灼人,在村里走访的时候,头顶上是明晃晃的烈日,脚下却是一步一滑的稀泥。为了更真实、详细地了解困难群众的情况和想法,和群众打成一片,杜尧总是主动和村干部一同深入田间地头,坐进农家小院与群众拉家常。聊聊他们的身体状况,抓好健康扶贫“985”政策落实,为因病致贫的困难户申报医疗救助资金。聊聊家庭子女教育情况,让“雨露计划”的甘霖能够滋润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最后聊聊收入,收集贫困户收入来源、收入组成、收入预期等内容,做到心里有一本账,逐户逐条逐项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对存在的缺项漏项和薄弱环节,尽快弥补“欠账”,做好最后“冲刺”。在每次走访过程中,“入户看院子、抬眼看房子、进门看柜子”,“走进问身子,坐下问孩子,算账问票子”是杜尧坚持“三看三问”必须了解的情况。他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跟踪反馈贫困户庭院改造和治理进度。排查年代久远、孤寡散居住房,确保房屋安全,通水通电有保障。面对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的出现的瓶颈和资金难题,多方协调,最终完成危房改造16户。针对当年脱贫对象、脱贫不稳定对象、边缘对象3类群体实际情况,杜尧始终保持关注,做到不愁吃穿无遗漏。
星夜里挑灯,只为不负时代之卷
入夜了,村里没有市区的灯火喧嚣,有的只是窗外的虫鸣鸟叫。宽广的田野中还亮着一盏孤灯。那是村支部二楼一个房间,是杜尧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卧室,摆放着一张行军床,一台电脑,桌上一些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装得满满的文件盒和各式各类书籍。
他白天忙着走访、登记、实地了解情况,帮助村民们解决困难。夜里静下来时,还伏在桌边伏案忙活,除了整理白天群众反映的问题,还撰写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信息、材料,刻苦钻研扶贫业务知识,千方百计增强脱贫攻坚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确保能够做到深入、精准领会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确保能够做到让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需要了解当前国家大政方针,经济形势,农业生产、养殖、种植技能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需要涉猎、都需要积累。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青年力量,杜尧始终觉得,不仅要在该做事时动得了手,还要知识丰富、脑筋灵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建言献策,真正为村民们帮上忙。
有时杜尧的妻子和他视频,总是见他夜晚还写写画画,便打趣他比高考考生的学习劲头都还要足,他也笑着回答:“我还真就是个答卷人,大考在即,相信一定要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他以一个青年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无数奋战在扶贫一线驻村干部一道,用默默的付出,向人民书写着一份美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