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荆州市应急管理局:一户一策“拔穷根” 当好“三员”助民富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冷库这个扶贫项目,这1600平冷库是专门用来储存小龙虾和瓜果蔬菜的,现在冷库已于9月份投入使用,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保鲜冷藏了,定向村的脱…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冷库这个扶贫项目,这1600平冷库是专门用来储存小龙虾和瓜果蔬菜的,现在冷库已于9月份投入使用,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保鲜冷藏了,定向村的脱贫路也越走越宽喽……”沙市区岑河镇定向村党总支书记谢从辉乐呵呵地说。

定向村基础设施薄弱,是省级贫困村。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一头扎进村里,用双脚丈量2.4万亩土地,做好“导航员”“参谋员”“服务员”;用“绣花”功夫攻克贫困堡垒,“一户一策”精准“滴灌”,靶向治贫,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子。2019年底,定向村139户410人全部脱贫。

当好产业发展“导航员”念好虾稻连作“致富经”

6亩见方的土地,被村民王进改造成可供虾稻连作的田垄。在虾稻共作模式下,养殖小龙虾每亩净收入达3000元,王进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回想几年前,没有工作的王进因病致贫,一直靠家中几亩田地生活。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其家里还有刚出生的小孩需要照顾,收入微薄。而定向村耕地多、利用率不高,像王进这样单纯依靠田地生存的贫困户还有不少。

要想摘掉“贫困”的帽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根本。为此,工作队与村委会商量,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发展虾稻连作。

“一开始的推广并不顺利,虾稻连作也不仅仅是向贫困农户提供虾苗和补贴这么简单。”市应急管理局扶贫工作队队长郑斌说,扶贫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善于“造血”。他们多次请来专家授课,讲解养殖技术,组织贫困户参加“技能扶贫村村行”培训,积极联系拓宽小龙虾销售渠道,增产又增收的贫困户们尝到了虾稻连作的“甜头”。

“去年,养殖小龙虾获利一万多元。今年虽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政府给予了农户更多的扶持政策,免费投放虾苗、疏挖沟渠,为我们省下了一大笔费用。”眼瞅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就要到来,正当壮年的王进心里一阵火热,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这可多亏了工作队的同志啊。”

如今定向村虾稻连作面积达1.8万亩,80%农户从事虾稻养殖。走在田间地垄,机耕道纵横交错,水稻田充满生机,虾稻连作已成为村里主要产业,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当好精准脱贫“参谋员”算好一户一策“增收账”

“种啥、养啥才能挣钱?”这是贫困户陈开凤以前最愁的事。

72岁的贫困户陈开凤,儿子因病丧失劳动力,家里仅靠她一个人种菜维持生计。为了让她增加收入,工作队经过前期调研后,按照“一户一策”为陈开凤制定了蔬菜大棚计划,并帮她搭建起一座钢构大棚。有了大棚,陈开凤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家庭收入由几千元增长到了两万多元。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9月,工作队协助定向村搭起了24个蔬菜大棚,种植莴苣、茼蒿等蔬菜。蔬菜大棚建起后,村委会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招募村里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在蔬菜大棚基地务工,以每小时20元计酬。这些大棚蔬菜全部采取人工精细化种植,施以鸡粪,绿色无添加,味美香甜,受到消费者青睐,很快便打开了销路。

“一户一策,是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率先在沙市区创新开展的扶贫帮困办法。听起来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可做起来,意味着每一个贫困户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在工作队看来,产业扶贫在方向和内容上做到了抓主抓重,但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要让贫困户从中获得实打实的好处,还得在一户一策、精准覆盖上下足“绣花”功夫,将产业具体落实到各家各户的头上。

工作队通过面对面与贫困户沟通商量,分析贫困原因,理清脱贫思路,采取产业发展、政策兜底、生活保障等帮扶措施,因人施策、因地制宜,为每个贫困户制定脱贫的具体措施、办法、路线图和时间表。

一户一本账,各家不一样。打开定向村精准扶贫“一户一策”资料台账,全村139户贫困户,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图片资料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一张实施进度表,都标明了帮扶计划和完成进度,从而使每个贫困户都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当好为民办事“服务员”打好基础设施“翻身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然而,在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7月,又遇大暴雨,定向村受灾严重。

面对重重挑战,工作队尽心尽力当好困难群众“服务员”,主动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补齐定向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巩固扶贫战果,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

今年疫情期间,因交通运输受阻,定向村有近10万斤莴苣滞销。为了解决村里的燃眉之急,工作队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关系网”,利用自身人脉关系,联系机关、企业、超市等单位,为全村农产品销售提供信息,确保蔬菜不滞销、鱼虾不愁卖。

工作队驻村的5年,定向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连续遭遇7轮强降雨侵袭,定向村暴露出的基础设施短板仍然明显。工作队意识到,只有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才能真正建立完善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为定向村经济发展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为此,工作队对全村泵站进行摸底,并积极向上级汇报申请,沙市区扶贫办拿出130万元专门用于定向村修建排水泵站。工作队为定向村修建了两座惠民桥,拓宽修复“杉木刘线”通往江陵县的主要道路;利用沙市区拨付的5万元防灾减灾创建资金,修建防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4处;组织帮扶干部、群众种植果树、景观树1.6万棵,美化村级环境;利用专项扶贫资金购买挖掘机,用于清理疏挖定向村100公里的渠面;依托定向村小龙虾产业规模大的有利资源,新建一座冷库,以储存小龙虾和黄桃,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通过工作队的上下奔走,村集体的基本面貌得到改善,基础建设逐渐完善。

如今,走在风景如画的定向村,一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向前延伸,机耕道四通八达,自来水哗哗地流进家家户户,美丽乡村图景呈现得淋漓尽致。适应市场的支柱产业培育起来了,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激发了,通过市应急管理局的精准帮扶,定向村旧貌换新颜,正朝着脱贫致富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714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