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设计

湖北襄州:“90后”大学生回乡当“牛倌” 引领乡邻脱贫致富

襄阳市襄州区“90后”大学生周锋,返乡创业,当上“牛倌”。如今,他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而且还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和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业,实…

襄阳市襄州区“90后”大学生周锋,返乡创业,当上“牛倌”。如今,他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而且还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和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业,实现了增收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闫坡村采访时,这名“90后”大学生“牛倌”正在给牛喂饲料,35℃高温下,热得他汗流浃背。

2014年7月,周锋大学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选择回乡创业,当上了“牛倌”。刚开始,因为不懂养牛技术,加上自己的粗心大意,让他差点“倾家荡产”。

周锋介绍,最开始,他借钱养了50多头牛。虽然政府免费发放口蹄疫苗,但自己图省事,就没给牛打预防。结果,所有牛全部传上了口蹄疫,仅3天时间,50多头牛全都站不起来了,不吃不喝整整半个月。

他四处奔走,请教市县畜牧技术人员,学习注射打针,每晚睡在牛圈为牛“治病”。幸运的是,在周锋的细心照顾下,40多头牛存活了。

有了这次“偷懒”的教训,周锋开始进一步地学习养牛技术,了解肉牛的交易规则,积极筹建标准化养牛场。

2016年初,周锋创建的明龙养牛场正式投产,占地15亩,设计规模可达260头,当年养殖肉牛达到50多头,获利30多万元。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短缺成为一大难题。周锋便与村民协商,流转200多亩耕地,种植玉米、牧草等,按照“种养”结合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畜牧、循环发展道路。同时,养牛场的牛粪经过发酵,作为农作物的底肥,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降低种植成本,牛肉品质也得到大大提高。

如今,周锋的肉牛养殖已成规模,由原来的50头发展到现在的160多头。2019年循环销售肉牛达500多头,产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

在自家致富的同时,周锋不忘乡邻,主动帮扶村里贫困户和村民一起养牛脱贫致富。

同村的贫困户李广明在周锋的帮助下,也靠养牛尝到了甜头。“去年我卖了3头牛,收入5万多元。另外我在峪山农行无息贷款5万元,让我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今年又买了几头牛,希望有更高的收入。”

闫坡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刘致远介绍,对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帮扶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提供5万元使用3年免息,免担保,免抵押;第二个方面是出台的产业奖补政策,对发展养殖业的,每养一头牛补贴500元;养一头羊、一头猪,分别补贴300元;养一只鸡、一只鸭,分别补贴5元。

养牛户刘雪飞说,他2016年开始养牛,头一年亏了不少钱,后来在周锋指导下,从购买优质品种牛开始,并借助周锋建立的销售网络,逐渐扭亏为赢。

襄州区峪山镇人大副主席刘本群告诉记者,2019年,峪山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一头母牛奖补1000元,肉牛一头奖补500元,今年,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新发展一头牛奖励500元,目前所有的奖补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为了扩大养牛规模,走“企业+农户”的致富路子,做大做强“牛经济”,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周锋不仅免息贷款5万元,还得到了低息贷款帮扶,大力发展养殖业。周锋说:“当天贷,第二天就可以下款,农商行低息贷款给我贷了50万。我现在就想着扩大规模,养更多的牛,另一部分是购买机械设备,如收割机、打捆机、花生摘果机等。”

据襄州区峪山镇副镇长沈义炜介绍,在周锋的辐射引领带动下,目前,全镇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养牛户达73户,带动帮扶贫困户养牛致富20多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7700.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