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数字乡村

专家研讨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与路径

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将持续释放数字红利,成为建立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渐成趋势之际

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将持续释放数字红利,成为建立乡村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渐成趋势之际,应积极抓住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窗口期,精准把握数字乡村的发展趋势,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立足于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根据中国乡村的发展实际,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建军认为,可以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路线图概括为“一基两翼”,即通过新基建改善数字乡村的数据资源基础设施,通过农业数字化和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两种推动力量形成数字乡村建设的“续航力”、平衡力和持续支撑力.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哪些挑战?

 

1、数字乡村发展后力不足,整体建设缺乏规划.部分地区缺乏对所辖区域的彻底调研及了解,没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2、数据获取机制欠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几乎所有的市、区(县)均没有成熟的基层数据获取途径,缺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尚未建成统一的基层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3、农业生产规模不足,生产数字化需求低迷.大部分农业用地多以散户居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个别土地因弃种变成荒地.留守种植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4、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产业发展尚待提高.当前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城市以及其他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

 

5、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以城带乡挑战极大.城乡数字鸿沟短期内难以有效消除,数字乡村建设本身基础薄弱,缺乏大量专业人才及建设资金,导致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一基两翼”的行动策略具体如何落实?

 

1、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具体部署,明确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等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将为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条件;

 

2、政府的政策激励和市场“引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激发的数字化平台公司社会责任感等诸多因素,正在蓄积数字乡村建设更大动能,在更高层面上智能化地整合农业、食品和生态环境等乡村发展资源,引领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

 

3、通过技术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居民提供高质量、智慧性的生态、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救助等全方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整体提升乡村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激发乡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更多精彩观点

 

数字乡村建设是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基于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重要载体,实现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数据化、服务信息化以及生活智慧化,重构乡村现代经济发展形态,打造乡村治理信息化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我们要根据中国乡村的发展实际,深刻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

01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数字乡村发展后力不足,整体建设缺乏规划.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的要求,但目前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缺乏对所辖区域的彻底调研及了解,没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数据获取机制欠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几乎所有的市、区(县)均没有成熟的基层数据获取途径,缺乏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基层数据很难及时、准确上报;尚未建成统一的基层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农业生产规模不足,生产数字化需求低迷.目前,大部分农业用地多以散户居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甚至个别土地因弃种变成荒地.此外,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种植人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科技创新供给不足,产业发展尚待提高.当前从事“三农”相关信息服务及信息产品开发的企业较少,产学研模式落地难度较大,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动植物模型与智能决策准确度较低,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与城市以及其他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

 

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以城带乡挑战极大.数字乡村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城乡数字鸿沟短期内难以有效消除.再加上,数字乡村建设本身基础薄弱,缺乏大量专业人才及建设资金,导致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02 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加快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在满足乡村基本互联网覆盖的情况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推进5G网络设施建设进程,发展乡村5G典型创新应用.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鼓励“三农”相关技术产品、软件、终端的研发,并积极推动民族语言音视频技术研发应用,服务广大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高效服务.

 

以电力、水利、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方面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智慧乡村”.强化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动态掌握乡村土地利用和发展状况,实现对基本农田信息、土地区块、作物类型、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的有效监测监管.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苹果、棉花、糖料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打通基层数据共建共享.

 

促进乡村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积极开发乡村新业态,基于数字农业基础,打造认养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增加农业附加值.借力“互联网+”,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立智慧物流配送站,深化电商进村示范作用,形成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

 

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基层“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完善党员远程教育内容,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民意.深化乡村“互联网+政府”服务,打通市、县、乡、村四级数据互通,强化网上审批服务体系,实现农民群众 “办事不出村”“零跑腿”.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生,构建“互联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平台,确保“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打通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新通道.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农民等联结起来,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程度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质量.

 

深化乡村信息惠农服务.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统筹力度,优先倾斜农村地区学校,重点扶持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地区教育的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与城镇教育同步发展.完善民生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加大异地结算范围,提高异地就医持卡结算率.加快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信息共建共享,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加快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丰富金融应用场景,采用新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农户体验.

 

助推智慧绿色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普及农业智慧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监管检测平台,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促进农田节水,推动化肥减量使用,增加绿色有机肥施用量.完善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搭建农产品由田间到餐桌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推广农村智慧绿色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农村居住环境,建立农村公共环卫体系,合理布局农村污水排放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优化农村绿化美化树种,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美化方案.

 

建立健全村级饮水安全责任制建设,深化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建立乡村智慧绿色生态模式,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生态绿色、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乡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乡村生态保护方案.科学划定河流湖泊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合理规划、利用湿地,拓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03 “一基两翼”实施数字乡村建设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篇中对数字乡村建设做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彰显出数字乡村建设在国家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价值.在此之前,2019年5月16日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组分和内生过程.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就必须率先进行数字乡村建设.

 

2019年12月25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行动做出明确陈述,提出要“按照实施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纲要》提出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指向,我们可以将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路线图概括为“一基两翼”,即通过“新基建”投资建设数字乡村的数据资源基础设施,为数字乡村建设既提供“能源”又提供发展动力;同时,通过农业数字化和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两种推动力量形成数字乡村建设的“续航力”、平衡力和持续支撑力.

 

“一基两翼”可描绘出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启航”的动力机制和行动策略:

 

首先,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具体部署,明确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等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家相关部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联手,积极投资5G技术、物联网等与乡村数字化发展相关的“新基建”,以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建设人机协同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与应用体系、“村村享”综合信息平台等,并通过各种政策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协作协同、开发利益的机制.与之同时,腾讯、阿里、百度和拼多多等数据化平台公司通过在乡村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数字化产地仓或智慧农业共同体等多种形式,支持有助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基建”.所有这些投资行动和共同努力,无疑将为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条件.

 

其次,国家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注重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其中“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部分明确了多方面的任务,包括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等等.政府的政策激励和市场“引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激发的数字化平台公司社会责任感等诸多因素,已促使数字化平台公司和农业公司等数字农业创新主体在智慧农业、乡村共享经济等领域做出引人瞩目的创新探索,并使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呈现出快速迭代和多层次进化的创新趋向.从最初的农产品数字化销售到如今的数字化赋能品牌农业建设、智慧农(牧)场生产与经营的智慧化,以及乡村共享经济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创建等等,展现出农业数字化创新的巨大潜力,创造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传奇故事.榜样的力量和典型示范,以及农业数字化创新的外部效应,正在蓄积数字乡村建设更大动能,在更高层面上智能化地整合农业、食品和生态环境等乡村发展资源,引领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

 

第三,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有效治理是关键保障.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以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的可及性,提升农民生活数字化服务水平.通过技术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居民提供高质量、智慧性的生态、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救助等全方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整体提升乡村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激发乡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04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行动路线图,激活了社会各方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热情,并不意味着数字乡村建设就可以水到渠成、指日可待.基于乡村建设的艰巨性和数字技术应用复杂性: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我们首先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各种建设项目和规划建设中统筹数字化创新发展和农业安全的关系.要及早预警各种农业和乡村产业数字化过程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采取各种可能的机制确保农业和乡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确保乡村居民能够公平地参与和分享数字化的创新收益,真正让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成为重构农业和乡村经济的有效机制和创新动能.

 

其次,我们还必须对城乡之间可能存在的技术差距和“数字鸿沟”保持清晰认知和理性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客观理解乡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帮助那些不便或不适应“数字化”改造的乡村和村民,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让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享受数字时代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然涉及人的现代化.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帮助更多的乡村居民适应数字化可能带来的“文化冲击”和观念变革,以更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数字技术和现代化给乡村带来的各种影响.

 

最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确保数字乡村建设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引领,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乡村真正惠及农业农村和农民,惠及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1年5月第4期《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方向》(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李道亮)

 

《国家治理》周刊2021年5月第4期《准确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路线图》(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李建军)

 

原文责编:贺胜兰/董惠敏

 

新媒体责编:张捷

 

视觉:王洋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news/world/164183.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