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振兴

谢火明:“脱贫”还“带贫”

荆楚扶贫网消息(通讯员方俊 王一波)“感谢党,感谢政府,在我最危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9月14日,浠水县竹瓦镇熊堑村贫困户谢火明制衣厂里几名工人正专心致志地…

荆楚扶贫网消息(通讯员方俊 王一波)“感谢党,感谢政府,在我最危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9月14日,浠水县竹瓦镇熊堑村贫困户谢火明制衣厂里几名工人正专心致志地趴在案台上缝制衣服。

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厂房,整齐的摆放着数十台缝纫机、制衣工具,这是浠水县竹瓦镇熊堑村一名贫困户的家,疫情期间,他把整个一楼空了出来改造成私人的小型制衣厂,克服了疫情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收入,还带动了同村的几个贫困户务工,成了全村“贫困户带动贫困户”的致富带头人。

谢火明,今年57岁,家里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早年他们两口子,一个在制衣厂务工,一个在家种了地,收入勉强维持家用。谢火明一直患有慢性心脏病,2016年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妻子为了照顾他,辞去了制衣厂的工作,但是这样就断了所有的收入,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两口子一筹莫展。

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纳入贫困户,在基本医疗有保障政策的帮扶下,谢火明接受治疗,身体状况渐渐好转,生活重新走入了正轨。两口子本就勤劳,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们辛勤工作,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受其影响两口子没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足不出户,这可急坏了一心想脱贫致富的谢火明。他在家思来想去,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家也能劳动增收呢,几块地起早贪黑去打理,效益也不高。

“政府授我们以渔,我们不能只要鱼,贫困户的穷帽子不能当做传家宝,做人要懂感恩!”他经常对车间的工人这样说。

作为村里的脱贫典型,他深知贫困户要致富不仅要有“志”,还要有“智”。他和妻子都曾经在制衣厂务工,有着熟练的缝纫技术,他们想到家里改造成一个小型的“制衣间”,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再带动村里其他受疫情影响无法务工的农户一同生产,一方面可以接其他制衣企业的订单,另一方面可以在镇村范围内接受制作、缝补的订单,为自己铺下一条致富路,也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了生计问题。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完成了武汉的几笔订单,增收十万余元,其他贫困户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strategy/culture/16680.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