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难点、重点

本报记者 林春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被写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预示着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从过去的脱贫攻坚转向了今后的乡村全面振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的硬仗,必须有硬措施才能完成任务.而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被写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预示着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从过去的脱贫攻坚转向了今后的乡村全面振兴.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的硬仗,必须有硬措施才能完成任务.而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兴需要有活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作为支撑,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难点.

产业振兴是关键

专家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构建有活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乡村振兴突破的重点和难点,而难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缺乏人、财、物等方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没有产业振兴,其他振兴都难以维持.而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正是产业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包括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

在姜文来看来,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营体系将长期存在,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二是缺乏现代农业产业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但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流失严重,心甘情愿投入农业农村特别是扎根农村的人才并不多,这是一个突出的短板.三是由于受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众多的产业最终退化或者夭折.四是资金短缺,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农业产业利润又相对较薄,导致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程郁也认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应放在首位.产业振兴需要有活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健全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可以更好地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助推形成内生发展产业生态体系,进而帮助乡村产业实现更高的价值收获能力和持续的竞争力.

程郁认为,乡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难点在于现代化的生产要素、人才、配套设施与服务的缺乏,在城乡差距仍较大的条件下难以吸引人才、资本、技术和先进产业下沉到乡村发展.因此,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既需要立足优势,树立主导产业,健全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以点带面、连链成群形成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也需要适时“大推动”发展,以现代产业体系标准规划产业园区,系统布局产业链招商,以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整体打造带动发展.

姜文来提出,必须针对这些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建设现代产业园,加大国家投入,建立国家、省、市、县不同级别现代农业产业园,用现代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小农户参加,避免单打独斗,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四是打造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让品牌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五是强化物流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速度;六是培养相关人才,将人才留在农村,特别是将当地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七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为“三农”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将乡村振兴指标纳入干部考核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从资金投入到政府人员考核,再到产业构架都将给予高度关注.

对此,姜文来认为,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强化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大特点之一.

为保障以上机制落实到位,姜文来建议,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考核机制、组织机制等,要将乡村振兴指标纳入各级书记考核范围,并且加大其权重,让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

“对于乡村振兴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同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书记要在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姜文来表示.

程郁说,要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就需要强化对“优先”保障的激励约束考核.将乡村振兴作为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政绩评价的重要标准,严格实施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的比例,以及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比例、乡村产业和建设用地保障等考核.

同时,程郁认为,乡村振兴又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复杂任务,还必须要解决好各部门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做好各部门工作任务量化分解;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统筹协调能力,确保各部门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网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ydhlweixin@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anermeng.com/strategy/industry/165274.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