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之路丨放下生意回村当书记,把贫困村建设为“美丽乡村”

初心之路丨放下生意回村当书记,把贫困村建设为“美丽乡村”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吕湖泳(右).新山村供图
11年前,吕湖泳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生意,回村当书记.
“看到村里贫困、思想观念落后,心里很难受,想带领大家致富.”吕湖泳认为自己成了不大老板,继续做生意最多帮到自家亲戚等几十人,但若做好村里的书记,能帮到全村两三千人.
回村的最初几年,吕湖泳四处碰

贫困村里的农家乐老板的“新玩法”-年纯利20万元

贫困村里的农家乐老板的“新玩法”-年纯利20万元

导语:2015年,他拿出3万元积蓄在场镇办起了农家乐,取名“农族风”。干锅鸡是“农族风”的特色菜之一,除了选用农家纯正土鸡配以巫山高山地区特有的干洋芋果外,邱林还揉合了湖北人爱吃香辣的口味,通过煎、炒、炖等多道工序烹饪而成。如今,邱林的微信朋友圈已有上千人,每周他都会定期将新菜品发布到朋友圈中,收集顾客反馈。如今,他开办的农家乐,一年纯收入近20万元。

重庆万州:分红啦!贫困村里酿出“致富蜜”

重庆万州:分红啦!贫困村里酿出“致富蜜”

导语:“分红啦!分红啦!”在重庆万州区后山镇马槽村,随着热烈的掌声响起,一位位村民从村委会办公室领到了自己通过入股所取得的分红。在马槽村举行的现场分红暨股东大会上,入股专业合作社的38户村民,全都领到了自发展该产业带来的第二次分红,大家的脸上乐开了花。本次平均每股分红384.5元和1斤蜂蜜,大家获得了384.5元到3845元不等的分红收益

从小鱼塘到度假村,内蒙古一贫困村“念文旅经”致富

从小鱼塘到度假村,内蒙古一贫困村“念文旅经”致富

导语:有些来鱼塘垂钓的人建议我们开个餐厅,方便把新鲜的鱼加工,后来餐厅建起来了,来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就建了蔬菜大棚,再后来又建了一些观赏区,2017年,我们村集体成立了巴音敖包生态旅游公司。目前,度假村已建成民俗馆、敖包文化区、花海游览区、漂流区等多个功能区。2019年,度假村新建成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美食一条街投入使用,吸纳当地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

大别山贫困农民“逆袭”之路:从负债40万到年入40万

大别山贫困农民“逆袭”之路:从负债40万到年入40万

导语:他选择从城市回来创业,在种葡萄失败、种西瓜失败、养蛙失败的情况下,依靠政府的帮扶和自身的勤奋执着,短短6年时间,实现了从负债40万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年纯收入40万元的小康“逆袭”。在养鸡上尝到甜头的叶年节,2016年扩大规模,并养起了俗称非洲野鸡的新品种“珍珠鸡”。“这种鸡,外观漂亮,蛋壳硬,蛋黄呈鲜红色,营养价值是普通鸡蛋的好几倍。”

90后大学生回贫困村创业,创办生态农业基地,一周卖出上万单草莓

90后大学生回贫困村创业,创办生态农业基地,一周卖出上万单草莓

导语:“1万份草莓,上线一周就被郑州、许昌、开封的网友买光了!”谈起自己第一次试水电商的成绩,90后“新农人”韩志磊非常兴奋,“要不是因为我们采摘能力有限,销量还会更高。”他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种地。打拼2年后,闯出门道的他在村里带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将“扶贫大棚”打造为种植、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基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贫困村种上了“摇钱草”,产值达7亿,农民抢着种

贫困村种上了“摇钱草”,产值达7亿,农民抢着种

导语:一系列政策下,农民的思想开始转变,从过去的“不愿意种植”,到现在的“争着种、抢着种”,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也从2011年时候的2万亩,发展到了如今的17万亩。其中盛产期的黄花面积达7万亩,产值有7个亿。有连片的万亩以上黄花种植区9个,其中一个已经突破了2万亩的规模,集生产加工、冷藏库、成品库、黄花展厅、育苗车间等为一体的加工车间也已建成。

箭塔村的自我升级:从相对贫困到孵化多个创业项目,推动乡村前行的力量在哪?

箭塔村的自我升级:从相对贫困到孵化多个创业项目,推动乡村前行的力量在哪?

导语:整个村庄的变化很显著,2017年4月,箭塔村的第一家民宿开业,现在这个小村庄已有5家民宿。不在箭塔村临河的地方,住着被当地村民称为卢老师的作家卢树盈。见到卢树盈时,她是典型的农家女打扮,刚从田里耕作回来,裤腿上带着泥土,热情地为来客泡茶。卢树盈在箭塔村有一栋颇具日式风格的小楼,楼外有树林,门口是河流。她白日耕作,夜晚书写。

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石梯村:贫困村做火特色旅游产业

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石梯村:贫困村做火特色旅游产业

头顶的鸟儿飞来飞去,山间的大盈江奔流不息,屋后的大山绵延无尽伸向远方……这样的风景,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村民蔡伍看了30年,并无特别。直到2016年,一群扛着大大小小摄像机...
赡养卧床老母,抚育懵懂稚女——龙洲村这位壮年汉子放弃所有守护贫困家园

赡养卧床老母,抚育懵懂稚女——龙洲村这位壮年汉子放弃所有守护贫困家园

赡养卧床老母,抚育懵懂稚女。家境一贫如洗,家里却干净整洁。贫困汉子倪学志自强、自尊的故事被村人尊重,并一直得到扶贫干部的尽力帮扶。简陋的家,一无所有却一尘不染记者一行来到荆州区李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6717690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